釋索室驅疫的職官『方相氏』的『方相』一辭
目前分類:中國戲曲史 (55)
- Sep 17 Thu 2015 20:35
釋索室驅疫的職官『方相氏』的『方相』一辭
- Sep 03 Thu 2015 04:21
周秦漢的『俳倡戲樂』起源於『巫覡』說的考察
- Aug 31 Mon 2015 10:15
屈原的《九歌》和戲劇無關
- Aug 18 Tue 2015 07:12
魏良輔寫出『崑山腔』三字即《南詞引正》乃偽文保證
魏良輔寫出『崑山腔』三字即《南詞引正》乃偽文保證
- Aug 17 Mon 2015 16:59
劉致中先生〈《千忠錄》作者考〉一文商榷-------由劇中的【絳都春序】套數證《千忠錄》的作者是李玉
- Aug 17 Mon 2015 16:58
從南宋『弦索賺曲』談北曲的使用弦索解疑
- Aug 17 Mon 2015 16:58
唱賺比諸宮調進步及南戲是唱賺的劇化及南戲已成南宋民間戲曲重心
- Aug 10 Mon 2015 14:18
曲人秘辛:不懂戲曲却寫戲曲小說的明末周玄暐
曲人秘辛:不懂戲曲却寫戲曲小說的明末周玄暐
- Aug 10 Mon 2015 10:05
劉致中先生〈《浣紗記》的創作年代〉一文商榷(曲人秘辛:不懂戲曲史卻寫臆寫小說的清初吳陳琰《曠園雜誌》)
劉致中先生〈《浣紗記》的創作年代〉一文商榷
(曲人秘辛:不懂戲曲史卻寫臆寫小說的清初吳陳琰《曠園雜誌》)
- Aug 09 Sun 2015 05:44
蔣星煜揭露論學引用《南詞引正》的學界學者及著作大觀
- Aug 08 Sat 2015 06:02
明代非官腔的『諸腔』戲曲聲腔探討(乙篇)──把青陽腔當成池州腔有待商榷,及『諸腔』採用相同劇本
明代非官腔的『諸腔』戲曲聲腔探討(乙篇)──把青陽腔當成池州腔有待商榷,及『諸腔』採用相同劇本
- Aug 07 Fri 2015 17:22
趙萬里《南詞引正》內『楚腔』之名係抄自清乾隆時郝碩等奏摺小考
趙萬里《南詞引正》內『楚腔』之名係抄自清乾隆時郝碩等奏摺小考
- Aug 07 Fri 2015 04:48
明代非官腔的『諸腔』戲曲聲腔探討(甲篇)──『今則石台、太平梨園幾遍天下,蘇州不能與角什之二三』正解
明代非官腔的『諸腔』戲曲聲腔探討(甲篇)──『今則石台、太平梨園幾遍天下,蘇州不能與角什之二三』正解
- Aug 06 Thu 2015 20:51
湯顯祖『自掐檀痕教小伶』的真相
湯顯祖『自掐檀痕教小伶』的真相
- Aug 06 Thu 2015 13:16
湯顯祖的『危機意識』 ──談阻止宜伶演唱《牡丹亭》改本;及談海鹽腔的聲腔格律
湯顯祖的『危機意識』 ──談阻止宜伶演唱《牡丹亭》改本;及談海鹽腔的聲腔格律
- Aug 06 Thu 2015 12:48
談南北曲係先創腔而後『依腔按字』
談南北曲係先創腔而後『依腔按字』
- Aug 06 Thu 2015 09:41
談所謂『歌樂之關係』定義的真諦
談所謂『歌樂之關係』定義的真諦
近日,台灣的戲曲學者曾永義於2014年的《戲劇研究》第十三期,以六十頁的篇幅發表〈論說「歌樂之關係」〉一文,其中談的是『以新詞套入舊腔』或『選詞配樂』『倚譜配詞』『倚聲填詞』『摘遍』『自度曲』『詞調之令引近慢』,此曾先生自認為的『從創作方面觀察』而分出了八類。並以『若從呈現方面觀察,則有誦讀、吟詠、依腔傳字、依聲行腔、依字定腔等五種』,並持續依其既有的成見在心的『人工音律』『自然音律』為說,並最後總結以:縱觀古先哲與今時賢所論「歌樂之關係」,則大抵止於「選詞配樂」和「倚聲填詞」兩種情形。分析不可不謂目的是期望論至毫末,細如牛毛。
- Aug 05 Wed 2015 15:26
明代聲腔史澄清談───並解答『萬曆新歲』即『萬曆新春之歲』
- Aug 04 Tue 2015 17:34
再談『萬曆新歲』非指『萬曆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