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湯顯祖『自掐檀痕教小伶』的真相

湯氏在《玉茗堂集》卷四十七〈答凌初成書〉裡在回覆知崑曲之律的凌濛初時指出:

 

『不佞生非吳越通,智意短陋,加以舉業之耗,道學之牽,不得一意橫絕,流暢於文賦律呂之事。獨以單慧涉獵,妄意誦記操作。層積有窺,如暗中索路,闖入堂序,忽然雷光得自轉折,始知上自葛天,下至胡元,皆是歌曲。曲者,句字轉聲而已。葛天短而胡元長,時勢使然。總之,偶方奇圓,節數逆異。四六之言,二字而節,五言三,七言四,歌詩者自然而然。乃至唱曲,三言四言,一字一節,故為緩音,以舒上下長句,使然而自然也。』

 

此一奇文,今稍解題之。湯顯祖指出,他忙於事業及治學,沒法子對於『律呂』,即音樂之事加以太通曉,於是只有慢慢暇時稍習之。突然有一天,上天降下雷光一樣,心靈自然頓悟(『忽然雷光得自轉折』),於是靠天降雷光就天靈蓋忽而開竅了,那就是,所謂的曲子,不過是依以音步(『句』)及字聲(『字』)行腔而已(『曲者,句字轉聲而已』)。世人一直在納悶,湯顯祖是如何指導宜伶唱得出有不少不合律處的《牡丹亭》而好奇。

 

其實,很簡單,湯顯祖的《牡丹亭》由唱海鹽腔的宜伶以海鹽腔演出,海鹽腔是唱固定唱腔,同時平仄去上都十分守律,湯顯祖的《牡丹亭》不合律的地方,宜伶唱不出來,於是湯顯祖就用他如同雷光普渡之下的依字聲行腔,於是就自己行個自以為是的腔,指導宜伶照唱即可,於是湯顯祖指導宜伶唱的海鹽腔《牡丹亭》,常於不合律地方,由湯顯祖以其『曲者,句字轉聲而已』,及『四六之言,二字而節,五言三,七言四,歌詩者自然而然。乃至唱曲,三言四言,一字一節,故為緩音,以舒上下長句,使然而自然也』,去唱出來的海鹽腔,及不合律處改為湯式依字聲行腔的兩下鍋的唱腔。而他在回覆凌濛初的來信的回文裡,其實已告訴了世人,他是怎麼樣地在『自掐檀痕教小伶』的湯夫子自道了。(劉有恒:《宋元明戲曲史考略》,台北:城邦印書館,2015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