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歌劇作曲家總覽(AZ)上冊 (劉有恆編, 1998-2001)

(注:在※之後的廠牌及編號是有名的英國企鵝目錄推薦的CD)
A

●Adam,Adolphe亞當 (1803-1836): 法國作曲家,寫過七十多部歌劇,但都沒有他的芭蕾舞劇《吉賽爾》(1841)來得有名.

●Albeniz, Isaac阿爾貝尼斯(1860-1909):西班牙作曲家,是現代西班牙民族樂派的奠基者,也著有多部歌劇,最成功的是“Merlin”(1906).

●Albert, Eugen d'阿爾貝 (1864-1932):是生於英國的德國作曲家及鋼琴家,寫過二十部歌劇,以“Die Abreise”及“Tiefand ”較著名.

●Albinoni, Tomaso (1671-1750):義大利作曲家,寫過四十出以上的歌劇,以
“Il Nascimento dell'Aurora(c1716)”(※Erato/Warner 4509-96374-2(2))及
“Pimpinone”較著名.

●Almeida, Antonio de阿爾梅達(c1702-1755):葡卜牙作曲家,寫過許多歌劇,多已罕見.

●Alwyn, William阿爾文(1905-1985):英國作曲家,寫過五部歌劇,包括“Miss Julie ”
(※Lyrita SRCD-2218(2))等.

●Arensky, Anton阿連斯基(1861-1906):俄國作曲家,是Rachmaninov 及Scriabin的老師,寫過三部歌劇,其中以第一部“A Dream on the Volga伏爾加河上之夢”(1891)較成功.

●Arne, Thomas 阿恩(1710-1778):英國作曲家,是奠基英國歌劇的先驅,寫過不少形式的舞臺作品,且今日已十分罕演.其中《阿塔塞克西斯》“Artaxerxes”(1762)(史上第一部英文的正歌劇)市面上有CD發行(※Hyperion CDA-67051/2).

●Arnold, Malcolm阿諾德 (1921-):英國作曲家,他寫過兩部歌劇.

●Arriage y Balzola, Juan阿裡亞加(1806-1826):西班牙作曲家,早亡,寫過一部歌劇“Los EsclavosFelices幸運的奴隸”(1820)

●Atterberg, Kurt阿特伯格(1887-1974):瑞典的作曲家,寫過五部歌劇.

●Auber, Denial Francois Esprit奧貝爾(1782-1871):法國作曲家,是法國十九世紀喜歌劇的代表性作曲家,也是和邁耶貝爾同為法國大歌劇的奠基者.寫過四十六部歌劇,多為喜歌劇,旋律優雅炫人;而《波爾蒂亞的啞女》(La Muette de Portici)被認為是第一部法國大歌劇,有戲劇張力,作品被羅西尼及華格納所讚賞,1830年在比利時上演,促成了比利時的獨立革命.其喜歌劇《黑色的多米諾》“Le Domino Noir”(1837)市面上有CD發行(※Decca 440-646-2(2)).


B
●Bantock, Sir Granville班托克 (1868-1946):英國作曲家,寫過兩部歌劇.

●Barber, Samuel 巴伯(1910-):美國作曲家,寫過三部歌劇,皆屬晚期浪漫派的歌劇.其中的《瓦內莎》(Vanessa)有灌錄CD(※RCA GD-87899(2))

●Bartok, Bela 巴爾托克(1881-1945):匈牙利作曲家,是本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比較音樂學的立基者,在鋼琴教學上也有貢獻(其鋼琴教材《小宇宙》很有名).他的歌劇作品只有一部:《藍鬍子公爵的城堡》(Duck Bluebeard's Castle)(※SonyMK-44523)

●Beethoven, Ludwig van 貝多芬(1770-1827) :鼎鼎大名的德國作曲家,其惟一的歌劇只有一部:《菲德里奧》(Fidelio)(※EMI CDS5-55170-2(2)).

●Bellini, Vincenzo
貝利尼(1801-1835):義大利美聲樂派作曲家,寫過十部歌劇,大多數都由那個時代的大編劇家羅馬尼(Romani, Felice )所寫的劇本.貝利尼和多尼采蒂兩人是介於羅西尼和後來的威爾第之間重要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而貝利尼的歌劇在配器方面比較單薄,但卻是可以突出美聲歌者的表現力,讓歌者不必怕聲音被管弦樂團喧賓奪主(如普契尼的歌劇就常使演唱者得和管弦配樂聲音比高),深得歌唱家的讚賞.寫作過十部歌劇,第一部《阿代爾松與薩爾維娜》及第二部的《比安夫與費爾南多》尚未建立自己的風格,還有羅西尼的影子;第三部的《海盜》(※EMI CMS7-64169-2(2), 女高音Caballe; EMI mono CMS7-64938-2(2),女高音卡拉絲)建立起他的聲望;而第四部《異國女郎》及第五部的《劄伊拉》較不出名;第六部的《凱普萊特與蒙太古》(※EMI CMS7-64846-2(2),女高音Gruberova)也十分傑出;第七部《夢遊女》(※Decca 417-424-2(2), 女高音蘇莎蘭)十分流行,尤其在十九世紀,接下來的第八部的《諾瑪》(※Decca 425-288-2(3),女高音蘇莎蘭)則是有號稱「史上五大歌劇」之美譽,是其成就最高的歌劇作品;其後第九部《滕達的貝亞特裡切》(※Decca 433-706-2(3),女高音蘇莎蘭)沒有成功,而最後一部《清教徒》(※Decca 417-588-2(3),女高音蘇莎蘭)有法國大歌劇的氣勢,也是演出十分成功的劇作.

●Bennett, Richard Rodney貝內特(1936-):英國作曲家,寫過五部歌劇.

●Berg, Alban貝格(1885-1935):奧地利作曲家,本世紀初「新維也納樂派」三傑之一,是無調音樂--十二音列的大將.寫過兩部歌劇,一為《沃采克》(Wozzeck)
(1921)(※Decca 417-348-2(2)),另一為未完成的《露露》(Lulu)(1929-1933)(※DG
415-489-2(3);EMI CDS7-54622-2(3)),皆系本世紀歌劇作品之中極有代表性的劇作.

●Berio, Luciano貝裡奧(1925-):義大利作曲家,著有多部歌劇.

●Berkeley, Sir Lennox 伯克利(1903-1989):英國作曲家,寫過五部歌劇,以《露絲》(Ruth)較成功.

●Berlioz, Hector柏遼茲(1803-1869):法國作曲家和樂評家及樂理家(著過《管弦樂法》),十九世紀名作曲家之一,在其生前,其歌劇作品都不成功,較有名的《特洛伊人》(Les Troyens)(※Decca 443-693-2(4);Philips 416-432-2(4))甚至還演不全,直到他死後百年之後的1969年,在法國才完整演出.其他尚有他最後一部歌劇《貝特麗斯和本尼狄克》(Beatrice et Benedict)(1862)(※Philips
416-952-2(2);Erato/Warner 2292-45773-2(2))生時比較成功.

●Bernstein, Leonard伯恩斯坦(1918-):美國作曲家及指揮家,其舞臺作品有歌劇及音樂劇:歌劇中以《戇第德》(Candide)(1956)(※DG 429-734-2(2))為著,而音樂劇則以《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1957)(※DG 415-253-2(2))最有名.

●Berwald, Franz貝爾瓦爾德(1796-1868):瑞典的作曲家,寫過不少的歌劇,但大多已被遺忘,其中《索裡亞的埃斯特里拉》(Estrella di Soria)(1862)的序曲尚有演奏.

●Biber, Heinrich Johann比貝爾(1644-1704):奧地利作曲家及小提琴家,寫過兩部歌劇.

●Birtwistle, Sir Harrison伯特威斯爾(1934-):英國作曲家,其歌劇作品十分受歡迎,
其歌劇《矮子潘奇與裘蒂》(Punch and Judy)(※Etectera KTC 2014(2))有CD問世.

●Bizet, Georges比才(1838-1875):法國著名的作曲家,真正寫作的歌劇數量尚不清楚,他的首部歌劇是《醫生之家》,但從未出版過.而他最早的歌劇傑出的得獎作品是《奇跡醫生》(1856),再來就是1859年寫成的《唐普羅科皮奧》(但到1906年才首演).而他還有一部大歌劇《伊凡四世》到1946年才得上演.比才真正第一部成功的歌劇是《采珠人》(Les Pecheurs de Perles)(1863)(※EMI mono CMS5-652662(2)),到現在還有上演,尤其裡面的一首歌曲以「采珠人」之名常常單獨演奏,列名世界名曲之列.他還有不少歌劇的片斷被發現.而另一部歌劇《紮米雷》(Djamileh)(1872)在首演時也失敗,他死前所寫的最後一部歌劇《卡門》(Carmen)(※DG 410-088-2(3),由Baltsa及卡列拉斯演唱;經濟版DG 427-440-2(3), Horne, McCracken演唱;平價版RCA GD 86199(3),Leontyne Price, Corelli演唱)卻是一部初演雖失敗,但其後卻飽受歡迎的傑作.柴可夫斯基曾預言,十年之內《卡門》會成為世界上最風行的歌劇,果不其然,當今只要談到歌劇,《卡門》幾乎就是歌劇的同義詞.

●Bliss, Sir Arthur布利斯(1891-1975):英國作曲家,寫過兩部歌劇;曾為1953年勞倫斯‧奧利佛主演的「乞丐歌劇」一片編曲.

●Bloch, Ernest布洛克(1880-1959):猶太裔的瑞士作曲家,寫作以猶太音樂為主,寫過一部以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為題材的《馬克白》(Macbeth)(1910).

●Blomdahl, Karl-Birgar布洛姆達爾(1916-1968):瑞典作曲家,寫過三部歌劇,其中“Aniara”被認為是現代歌劇裡最成功的劇作之一.

●Blow, John布洛(1649-1708):英國作曲家,他的舞臺作品《維納斯與阿多尼斯》
(Venus and Adonis)(※HM/BMG GD 77117(2);HM HMA 190-1276)是英國最早的歌劇.

●Boccherini, Luigi博凱裡尼(1743-1805):義大利作曲家及大提琴家.寫過一部歌劇《克萊門蒂納》(La Clementina)(1786).

●Boieldieu, Adrien布瓦爾迪厄(1775-1834):法國作曲家,寫過三十二部歌劇,其中以《巴格達的酋長》(Le Calife de Bagdad)最為有名.他的作品旋律優美,管弦配器雅致,韋伯及華格納都十分讚賞其作品.

●Boito, Arrigo博伊托(1842-1918):義大利作曲家,還是編劇家,威爾第的歌劇《奧
塞羅》和《法斯塔夫》的劇本就是出自他的手筆.而龐其埃利的《喬宮達》的劇本也是出於其手.他的歌劇《梅菲斯托費勒》(Mefistofele)(※Decca 410-175-2;由
Ghiaurov,Pavarotti, Freni, Caballe 諸巨星演唱)是一部深受德國華格納樂風影響的劇作,所以評價一如華格納,也是兩極化,贊之者有譽之為格魯克之後最偉大的義大利歌劇.

●Bononcini, Giovanni Ballista博農奇尼(1670-1747):義大利作曲家及大提琴家,寫作過二十部之多的歌劇,和韓德爾在當時的倫敦是互別苗頭的對頭,目前其歌劇多已不再上演,不如韓德爾的劇作,及至現今都還常演.

●Brian, Havergal布賴恩(1876-1972):英國作曲家,寫過五部歌劇.

●Britten, Benjamin布裡頓(1936-1976):被認為是英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獲國際聲望的作曲家,作品多描寫社會邊緣人和無知的罪行,可深刻的心理描寫.其歌劇為數眾多,而不少都有灌制CD.其中的《彼得‧格林》(Peter Grimes)(1945)(※Decca 414-577-2(3))標示了英國歌劇的里程碑,是英國第一部獲國際聲譽的歌劇,其他名作尚有《比利‧巴德》(Billy Budd)(1951)(※Decca 417-428-2(3)),《螺絲的轉動》(The Turn of the Screw)(1954)(※Collins 7030-2(2))等等.

●Bruch, Max布魯赫(1838-1920):德國作曲家,寫過三部歌劇,不過,他最有名的作品當是那首經典名作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了.

●Busoni, Ferruccio布索尼(1866-1924):義大利作曲家及鋼琴家,寫過五部歌劇,以《阿萊基諾》(Arlecchino)(1917)(※Virgin/EMI VCD7-59313-2(2))、以和普契尼《杜蘭朵》(※Virgin/EMI VCD7-59313-2(2))相同取材及同名的《杜蘭朵》(Turandot)(不過是布索尼用在先,而普契尼用在後)(1917),及《浮士德博士》(Doctor Faust)(1925)(※DG 427-413-2(3))為著名.

 

C

●Caldara, Antonio卡爾達拉(1670-1736):義大利作曲家,寫過百部以上的歌劇,但皆已不再上演.

●Campra, Andre康普拉(1660-1744):法國作曲家,介於Lully和Rameau之間,其歌劇融合了義大利和法國的音樂,在被忽略了二百年以上,到今日有一些已又在近年重新復活.其作品有《風雅的歐洲》(L'Europe Galante)(※HM/BMG GD-77059(2))(1697);Iphigenie en Tauride(1704);Idomenee(1712)(※HM
HMC-901396/8))等.

●Canteloube, Joseph康泰盧貝(1879-1957):法國作曲家,寫過兩部歌劇.

●Caselia, Alfredo卡塞拉(1883-1947):義大利作曲家,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家,對義大利現代音樂的發展十分盡力,寫過三部歌劇,但只在義大利有些名聲.

●Castlenuovo-Tedesco, Mario卡斯泰爾諾沃-泰代斯科(1795-1968):義大利作曲家,寫過八部歌劇.

●Catalani, Alfredo卡塔拉尼(1854-1893):義大利作曲家,早亡,華格納的崇拜者,其歌劇在型式上是浪漫派,而在管弦樂上的傑出度是和典型義大利歌劇不同,其歌劇作品中以《瓦利》(La Wally)(※Decca 425-417-2(2))最為傳世的佳作.

●Cavalli, Pier Francesco卡瓦利(1602-1676):義大利作曲家,寫過四十部以上的歌劇,其中二十八部尚存,他的劇作沉埋三百年,近年來,其中一些已恢復,甚至也常上演,作品缺少Monteverdi的內涵和力度,但有一些優美動人的特質,重要作品有L'Egisto,L'Ormindo(Decca 444-529-2(2)), Giasone(1649)(HM HMC-1901282/4), La Calisto(※HM HMC-1901515/17(3)), Serse(※HM HMC-1901175/8),《一往情深的埃爾科萊》(Ercole Amante)(※Erato/Warner-0630-12980-2(3))等,而《一》劇使他獲國際性聲望. 

●Cesti, Pietro Antonio切斯蒂(1623-1669):義大利作曲家,和卡瓦利一樣,是被認為是Monteverdi之後最重要的承繼者,對詠歎調的發展很有貢獻.其十一部劇作原多被遺忘,近來年又多復原.而其作品中以《金蘋果》一劇最為有名.

●Chabrier, Emmanuel夏布裡埃(1841-1894):法國作曲家,其完整的歌劇只有四部,以眩耀迷人的旋律,燦爛靈活的管弦樂配器,及尖銳的個性而著稱.《國王失態》
(Le Roi Malgre Lui)(1887)(※Erato/Warner-2292-45792-2(2))系其最有名的喜歌劇,其他尚有喜歌劇《星》(L'Etoile)(1877)(※EMI CD-47889-8(2)),《缺乏教養》(Une Education Manquee)(1879)及最後一部只完成第一幕的Briseis(1899)(※Hyperion CDA-66803),而他最被世人所喜愛的,是他的「西班牙狂想曲」及「快樂進行曲」.

●Charpentier, Gustave夏龐蒂埃,居斯塔夫(1860-1956):法國作曲家,寫過四部歌劇,將社會意識帶入歌劇的《路易絲》(Louise)(※Nimbus mono NI-7829;※ Sony S3K-46429(3)),描寫法國工人的生活和愛情,使其聲名大噪,但也僅是此一部而已.

●Charpentier, Marc-Antoine夏龐蒂埃,馬克-安托克(1636-1704):法國作曲家,寫過十七部歌劇,原很成功,但後來被遺忘,直至近年才有不少被恢復.最有名的大作是《美狄亞》(Medee)(1693)(※Erato/Warner 4509-96558-2(3))及David et Jonathas(※Erato/Warner-2292-45162-2),其他尚有《阿西斯與加拉蒂亞的愛情》(Les Amour d'Aciset de Galatee)(1678), Acteon(1683)(※HM HMA-1901095)等.

●Chausson, Ernest肖松(1855-1899):法國作曲家,寫過三部歌劇,比較著名的是《亞瑟王》(Le Roi Arthus)(1903)(Erato/Warner 2292-45407(3)),但他最有名的還是那首「詩曲」.

●Cherbini, Luigi凱魯比尼(1760-1842) :義大利作曲家,寫過25部歌劇,1788年前往巴黎,自此所寫的歌劇,開啟了浪漫派歌劇及法國大歌劇,其劇作以豐富的管弦樂色彩及戲劇效果,優美的聲樂著稱;對日後的歌劇發展的影響很大,貝多芬就十分推崇他,也是對諸如韋伯、華格納、Spotini及法國的奧貝爾等有強烈影響.其重要的歌劇作品有:Lodoiska(※Sony S2K-47290(2))及《美地亞》(Medee)(1797)(※EMI CMS7-63625-2(2)).

●Cilea, Francesco 奇萊亞(1866-1950):義大利作曲家,以《阿德里安娜‧勒庫弗勒》(Adriana Lecouvreur)(1902)(※Decca 425-815-2(2))最著名.

●Cimarosa, Domenico奇馬羅薩(1749-1801):
義大利作曲家,寫過63部歌劇,以喜劇最有名,與當時的莫札特齊名.他的傑作有 Il Pittor Parigino(1781)(※Hung HCD 12972/3-2), Il Maestro di Cappella(※Decca 433-036-2(2)), 《秘密婚姻》(Il Matrimonio Segretto)等.

●Copland, Aaron科普蘭(1900-):美國作曲家,熱心于美國現代音樂,寫過兩部歌劇,以《溫柔鄉》(The Tender Land)為著名.

●Cornelius,Peter科內利烏斯(1824-1874):德國作曲家,是李斯特和華格納的朋友及支持者,作有三部歌劇,以《巴格達理髮師》(Der Barbier von Bagdad)(1858)為最著名,此一歌劇當年在威瑪首演由李斯特指揮,引發強烈的反對,使李斯特因而不得不罷官(辭宮廷樂長之職).
(博多曼最近發行「BMG驚歎歌劇系列11」即系此歌劇)

●Cowen, Sir Frederick
考恩(1852-1935):英國作曲家,寫過五部歌劇,已完全被遺忘.

●Cui, Cesar居伊(1835-1918):俄國作曲家,是「五人團」(俄國民族樂派五位大將)之一.不過其所有歌劇皆已不再被演出,他的一首「東方舞曲」是有名的世界名曲,也是他目前唯一尚被世人演出的作品.

 

D

●David, Felicien-Cesar 大衛(1810-1876):法國作曲家,作品有東方風格,但如今已多被遺忘.

●Debussy, Claude德布西(1862-1918):法國著名的「印象派」作曲家.他完整的歌劇作品只有一出:《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Pelleas et Melisande)(※DG 435-344-2(2);Decca 430-502-2(2))(1902).

●Delibes, Leo德利布(1836-1891):法國作曲家,他的芭蕾舞劇《柯碧麗亞》及《西維亞》最為有名,他的歌劇作品最著名的是有異國情調的《拉克美》(Lakme)(※Decca425-485-2(2),女高音蘇莎蘭)(1883),其他較著的尚有《國王如是說》(Le Roi l'a Dit)(1873) ,作品的美妙旋律及輕巧的管弦樂是其特色.

●Delius, Frederick戴留斯(1862-1934):英國作曲家,寫過六部歌劇,但都不甚著名,比較上以《鄉村羅密歐與茱麗葉》(A Village Romeo and Juliet)(※Argo
430-275-2)(1901)較著名.

●Dibdin, Charles(1745-1814):英國作曲家,寫過許多舞臺作品,其中以Lionel and Clarissa(1768)最有名.

●Dittersdorf, Karl Ditters von迪特斯多夫(1739-1799):奧地利作曲家,寫作的包括義大利文歌劇及德文的歌唱劇(singspiel).而以其歌唱劇對於德國喜歌劇的發展十分重要.其中以《醫生和藥劑師》(Doctor und Apotheker)(1786)最著.

●Dohnanyi, Erno von 多赫南伊 (1877-1960):匈牙利作曲家和鋼琴家,以鋼琴曲為著名.寫過三部歌劇.

●Donizetti, Gaetano多尼采蒂(1797-1848):和貝利尼一樣,是介於羅西尼和威爾第之間的義大利美聲樂派作曲家,寫過六十九部歌劇.早先他的歌劇還有羅西尼的影子,但很快的,他卓越的作曲才能就展現了出來.在早期作品中以《利物浦的艾蜜莉亞》Emilia di Liverpool(1824)(※Opera Rara OR 8(3)), Gabriella di Vergy(1826,但在1869才首演)(※Opera Rara ORC 3(2))為著名.在1830年開始,他的作曲生涯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由於《安娜‧博萊娜》Anna Bolena(※Decca 421-096-2(3),女高音蘇莎蘭)一劇的成功,使他一舉成功,名聞歐洲.他的劇作曾有一度被忽視,但近三十年來被重新上演,而持續上演不衰,重拾聲勢.他其他的名作有
Ugo Conte di Parigi(※Opera Rara ORC1(3)), 《愛情靈藥》L'Elisir d'Amore(※Decca 414-461-2(2),女高音蘇莎蘭;※Sony CD 79210(2),女高音Cotrubas) 《盧克雷齊婭‧博爾賈》Lucrezia Borgia(1833)(※Decca 421-497-2(2),女高音蘇莎蘭),《瑪麗亞.斯圖阿爾達》 Maria Stuarda(1834)(※Decca 425-410-2(2),女高音蘇莎蘭),《拉美莫爾的露契亞》Lucia di Lammermoor(1835)(※Decca 410-193-2(2),女高音蘇莎蘭;※Decca 411-622-2(2),女高音蘇莎蘭;※EMI mono CMS7-63631-2(2),女高音卡拉絲;※DG 435-309-2(2),女高音Studer;※EMI mono CMS7-69980-2(2),女高音卡拉絲),《鐘》 Il Campanello(1836)(※Sony MK-38450), L'Assedio di Calais(※OperaRara OR 9(2)), 《波利烏托》Poliuto(1839)(※Sony M2K 44821(2)),《軍中女郎》 La Fille du
Regiment(1840)(※Decca 414-520-2(2),女高音蘇莎蘭), 《寵姬》La
Favorite(1840)(※Decca 430-038-2(3)), Maria Padilla(※Opera Rara ORC 6(3)), 《夏莫尼的林達》Linda di Chamounix(1842)(※Ph442-093-2(2)), 《唐帕斯誇萊》Don Pasquale(1843)(※RCA 09026-61924-2(2);※EMI
CDS7-47068-2(2);※Decca433-036-2(2);※Erato/Warner 2292-45487-2(2))等等.

●Dukas, Paul杜卡斯(1865-1935):法國作曲家,以《魔法師的弟子》一曲為最享盛名.但實際上他的唯一的一部完成的歌劇《阿麗安與藍鬍子》Ariane et Barbe-bleue(1897)(※Erato/Warner 2292-45663-2(2))被譽為本世紀傑出的歌劇.

●Dvorak, Antonin德沃夏克(1841-1904):捷克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以寫作「新世界交響曲」及「大提琴協奏曲」著名,寫過十部歌劇,多隻在捷克國內演出,而只有《水仙女》Rusalka(1900)(※Sup 10-3641-2(3))一劇,有著世界性的名聲.其他尚有《德米特裡》Dimitry(1882)(※Sup 11-1259-2(3))、《雅各賓黨人》Jakobin(1888)(※Sup 11-2190-2(2))、《魔鬼與凱特》The Devil and Kate(1899)(※Sup 11-1800-2(2))、《阿爾米達》Armida(1904)等等.

E

●Egk, Werner埃克(1901-1983):德國作曲家和指揮家,寫過八部歌劇,但只在德國及奧地利等德語系國家較盛行.其他各地則少聽聞.其中以《魔琴》(Die Zaubergeige)(1934),《培爾‧金特》(Peer Gynt)(1938),《愛爾蘭故事》(Irische Legende)(1954),《檢查官》(Der Revisor)(1957).

●Elgar, Sir Edward埃爾加(1857-1934):英國著名的管弦樂作曲家,只寫過一部歌劇《西班牙夫人》(The Spanish Lady)(1930左右)

●Enescu, George 埃內斯庫(1881-1955):羅馬尼亞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寫過一部頗遭忽略的歌劇《俄狄浦斯》(Oedipe)(1936)(※EMI CDS7-54011-2(2)).

 

 

F

●Falla, Manuel de法雅(1876-1946):西班牙代表性的作曲家,早期寫過一些西班牙民俗劇(zarzuelas),他的第一部歌劇《人生朝露》(La Vida Breve)(1905)(※DG435-851-2,男高音卡列拉斯),是西班牙最為世人所熟知的歌劇.而另一部歌劇《彼得羅先生的木偶戲》(El Retablo de Maese Pedro)(1923)則較不著名.

●Faure, Gabriel佛瑞(1845-1924):法國作曲家,寫過二部歌劇,受華格納的影響,但也不乏他自己的風格.《普羅米修士》(Promethee)(1900)如今已被遺忘,而《潘娜洛普》(Penelope)(1913)較為成功,且包含了不少好音樂.

●Fibich, Zdenek菲比赫(1850-1910):捷克作曲家,受舒曼及華格納的影響,寫過七部歌劇.其中以根據莎士比亞的戲劇的同名歌劇《暴風雨》(The Tempest)(1895),以及以唐璜故事所寫作的歌劇《赫迪》(Hedy)(1896)較著名.

●Flotow, Friedich von弗洛托(1812-1883):德國作曲家,寫過十八部歌劇,是德、法、義大利的民俗歌劇風格,較不著重戲劇開展的形式,其中以《瑪爾塔》(Martha)(1847)(※RCA74321-32231-2(2))最為成功,其他尚有《亞曆山德羅‧斯特拉台拉》(AlessandroStradella)(1839)較著.

●Floyd, Carlisle佛洛德(1926-):美國作曲家,是美國當代重要的歌劇作詞作曲家,寫過七部歌劇,其中以《蘇珊娜》(Susannah)(1955)(※Virgin/EMI VCD5-45039-2(2))最著名,建立起他的聲望,其他還有根據名著《咆哮山莊》《人鼠之間》的同名歌劇等.

●Foerster, Josef Bohuslav費爾斯特(1859-1951):捷克作曲家及教師及樂評家,是馬勒之友,寫過六部歌劇,其中以《伊娃》最為普及,和其他早期歌劇是屬於傳統的捷克風格,晚期則轉變成精神性和象徵性.

●Foss, Lukas福斯(1922-):德裔的美國作曲家,作品在美國獲得廣泛的演出,寫過三部歌劇,以取材自馬克吐溫的短篇小說的《卡拉韋拉斯州的跳蛙》(The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1950)較著名.

●Francaix, Jean弗朗賽(1912-):法國作曲家,作品有新古典主義風格.寫過五部歌劇,有些在法國較有名.包括了《跛足魔鬼》(Le Diable Boiteux)(1937)、《光榮的手》(Le Main de Gloire)(1950)等.

●Franck, Cesar弗朗克(1822-1890):比利時作曲家,也是著名的管風琴家,作品多有管風琴般的風格,以《d小調交響曲》《交響變奏曲》最有名,寫過三部歌劇,但如今皆已被遺忘,有《于爾達》(Hulda)(1894)、《吉賽爾》(Ghisele)(1896)等.


●Fux, Johann Joseph富克斯(1660-1741):奧地利作曲家,以寫作教堂音樂及對位元法的作品為著稱,寫過19部歌劇,其中以《堅強的康斯坦查》(Constanza e Fortezza)是慶祝查理六世加冕波希米亞王(1723)而作.

 

 

G

●Gade, Niels Wilhelm(1817-1890):丹麥作曲家,系孟德爾頌之友,曲風也受到孟氏的影響,寫過一部民俗歌劇Mariotta(1850).

●Galuppi, Baldassare加盧波(1706-1785):義大利多產的威尼斯歌劇作曲家,寫過91部歌劇,在喜歌劇的開展方面有所貢獻,其中以Li Filosofo di Campagna為現在仍為人記得的作品.而在歌劇史上另一項貢獻則是在重唱式的尾聲上的先驅.

●Gershwin, George格什溫(1898-1937):美國當代重要的古典作曲家,及音樂劇作曲家,其著名的作品包括《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藍色狂想曲》,而歌劇作品則是講述黑人故事情節的《波吉與貝斯》(Porgy and Bess)(1935)(※EMI CDS7-49568-2(3))為著,另還有十六部音樂劇.

●Ginastera, Alberto希納斯特拉(1916-1983):是阿根廷當代著名的作曲家,主要是以現代十二音列作曲法作曲,常以性與暴力做為作曲的主題.歌劇作品有四部,其中以《唐羅德里戈》(Don Rodrigo)和《波馬索》(Bomarzo)為廣泛流行.

●Giordano, Umberto喬大諾(1867-1948):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寫過十二部歌劇,作品系延襲義大利寫實主義(如馬斯卡尼、雷翁卡瓦洛)的風格,喜采暴力傾向的主題,以《坎坷一生》(Mala Vita)(1892)、《安德萊‧謝尼埃》(Andrea Chenier)(1896)(※RCA GD 82046(2),多明哥、史柯朵主唱)、《費朵拉》(Fedora)(1898)(※Decca 433-033-2(2))、《珊其尼夫人》(Madame Sans-Gene)(1915)為著名.

●Glass, Philip格拉斯(1937-):美國前衛作曲家,舞臺作品包括了Einstein on the Beach(1976)(※Teldec/Warner 7559-79323-2(3)),Satyagraha(1980)(※Sony M3K 39672(3)),以及大獲好評的Akhnaten(※CBS M2K 42457(2)),也寫了一些小型室內歌劇,如The Photographer, The Juniper Tree, 及依據美國大文豪愛倫坡的驚悚短篇小說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的同名歌劇.

●Glazunov,Alexander格拉袓諾夫(1865-1936):俄國作曲家,作曲以西歐風格為主,並沒有寫過歌劇,但鮑羅定的未完成歌劇《伊果王子》的補寫完成,就是格拉袓諾夫和林姆斯基‧科薩柯夫共同的成績,尤其序曲是格氏根據所聽過鮑羅定彈奏過的記憶所寫出的(格拉袓諾夫的記憶力的優越的十分有名的)

●Gliere,Reinhold格利埃爾(1875-1956):俄國作曲家,寫過幾部歌劇,以根據亞塞拜然地方民歌為素材寫成的《沙赫-謝涅姆》(Shah-Senem)(1934)最有名.

●Glinka, Mikhail格林卡(1804-1857):俄國第一位享譽國際性的民族樂派先驅作曲家,寫過兩部歌劇:《伊凡‧蘇薩寧》(Ivan Susanin)(1836)(※Sony S3K-46487(3))、《魯斯蘭與柳德米拉》(Ruslan and Ludmila)(1842);前者較為素樸,而後者顯然就具有俄國民族性的濃厚地方風味.

●Gluck,Christoph Willibald von格魯克(1714-1787):德國作曲家,是歌劇史上重要的人物,可以之為是第二位創建者,寫過46部歌劇,早期的歌劇有義大利的田園劇風格,如他的第一部歌劇《阿爾塔瑟思》(Artaserse)(1741),及《狄托的仁慈》(La Clemenza di Tito)(1752)《中國女人》(Le Cinesi)(1754)(※HM/BMG GD77174),之後則譜寫了一連串的法國喜歌劇,如今偶有上演.其生涯的重要轉捩點是1762年的《奧爾菲歐與尤麗狄茜》(Orfeo ed Euridice)(1762)(※Ph 434-093-2(2); EMI CDS7-49834-2(2); Erato/Warner 2292-45864-2(2)),這是他最有名的歌劇,在其中他創立了新的義大利歌劇的風格,.其後又有La Rencontre Imprevue(※Erato/Warner 4509-99610-2(2)),而其後的《阿爾賈斯特》(Alceste)(1767)(※Orfeo C02782(3))則是現代音樂歌劇的起源.他的歌劇改革採用了法國歌劇中的合唱和芭蕾的形式注重單純及明晰的唱腔,排斥過於誇飾的唱法,用音樂服務及表達詩詞劇情的進行,追隨了歌劇創始者的那種企圖模傲早先希臘悲劇的特質.在《阿爾賈斯特》和《帕
裡德與愛萊娜》(Paride ed Elena)(1770)的前言裡,他表達了他的對歌劇的改革的看法,之後,他搬往巴黎,在那兒他寫作了《伊菲姬尼在奧利德》(Iphigenie en Aulide)(1774)(※Erato/Warner509-99609-2(2))《阿爾米德》(Armide)(1777)《伊菲姬尼在陶裡德》(Iphigenie en Tauride)(1779)(※Ph 416-148-2(2)),他的最後一部歌劇是《埃科與那喀索斯》(Echo et Narcisse),但不成功.他的三大歌劇是《奧爾菲歐與尤麗狄茜》《阿爾賈斯特》《帕裡德與愛萊娜》.

●Goehr, Alexander戈爾(1932-):英國作曲家,寫過三部舞臺劇作,以黑色喜劇《阿登必死》(Arden Must Die)及音樂劇(Dramatic madrigal)《拿伯的葡卜園》(Naboth's Vineyard)(1968)較著.

●Goldmark, Karl戈爾德馬克(1830-1915):匈牙利作曲家,寫過七部歌劇,其中以其第一部歌劇《示巴女王》(Die Konigin von Saba)(1875)(※Hung HCD 12179/82)最享盛名,不過,還是以他的「鄉村婚禮交響曲」倒是比較名氣來得大些.

●Goldschmidt, Berthold葛德史密特(1903-):德國作曲家,及指揮家,定居在英國,寫過兩部歌劇:Der Gewaltige Hahnrei(1932)(※Sony S2K-66836(2))及Beatrice Cenci(1951)(※Decca 440-850-2(2)).

●Gounod, Charles古諾(!818-1893):法國作曲家,在十九世紀的歌劇作曲家裡算是在當代就十分成功的,寫這十三部舞臺作品.作品良莠不齊,好的部份足垂千古,但也有時有敗筆.他是以抒情性較為所長,曲風輕快,旋律可人.他的第一部歌劇《薩福》(Sapho)(1851)(※Koch 3-1311-2(2))獲得成功,而最著名的歌劇則是《浮士德》(Faust)(1859)(※Teldec/Warner 4509-90872-2(3);EMI CDS7-54228-2(3)),使他位於歐洲作曲家的前茅地位,而他的《米雷葉》(Mireille)(1864)(※EMI mono CMS7-64382(2))及《羅蜜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te)(1867)(※Decca Double mono 443-539-2(2))也都十分傑出.

 

 


H

●Hahn, Reynaldo阿恩(1875-1947):委內瑞拉作曲家,長期住在法國.他寫作過不少的歌劇以及輕歌劇,其中以Giboulette(1923)最獲成功,其他尚有《莫札特》(Mozart)(1925)及以莎士比亞的戲劇作成的歌劇《威尼斯商人》(Le Marchand de Venise)(1935)等.

●Halevy, Fromental阿萊維(1799-1862):法國猶太籍作曲家,寫過37部歌劇,他和邁依貝爾,被公認為是法國大歌劇的代表性作曲家.他的作品中目前還被人知道的只有《猶太女》(La Juive)(1825)(※Ph 420-190-2(3),卡瑞拉斯、安德孫主唱).不過,如果要問他的女婿是誰的話,那就可是無人不曉的大人物---比才!

●Handel, George Friedrich韓德爾(1685-1759):以清唱劇《彌賽亞》,管弦樂《水上音樂》《皇家煙火音樂》等聞名的古典時期大作曲家的韓德爾,其實寫作很多很多的歌劇,在十八世紀末葉,己幾乎完全被遺忘,一直到本世紀二零年代,才自德國開始恢復上演,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韓德爾的第二故鄉的英國,也漸恢復上演,其後再傳到美國,如今在唱片行的架子上,韓德爾的歌劇也是一個大宗.他是德國人,寫的歌劇是義大利文歌劇,這是當時的習尚,寫歌劇,不論你是那一國人,就是得用義大利文寫義大利格調的歌劇,否則就是不登大雅之堂.所以他還一度前往義大利深造,時當1706到1709年,他寫作了《阿格裡皮那》(Agrippina )(1709)(※HM HMU-907063/65(3))而獲得了成功,在1712年當第二次前往英國倫敦,他就離了原先在德國漢諾威選帝侯的職務,留在倫敦,寫了不少歌劇,有名的如:《忠誠的牧師》(Il Pastor Fido)(1712)(※Hung HCD 12912(2))、《泰塞奧》(Teseo)(1712)(※Erato/Warner 2292-45806-2(2))、《阿馬迪基》(Amadigi di Gaula)
(1715)(※Erato/Warner 2292-45490-2(2))、《拉達米斯托》(Radamisto)(1720)(※HM HMU 907111/13)、《奧托內》(Ottone)(1723)(※Hyperion CDA 66751/3)、《弗拉維奧》(Flavio)(1723)(※HM HMC 901312/13(2))、《朱利奧‧凱撒》(Giulio Cesare)(1724)(※HM HMC 901385/7;Astree Auvidis E 8558(3))、《羅德林達》(Rodelinda)(1725)(※HM/BMG RD771927(3))、《亞力山德羅》(Alessandro)(1726)(※HM/BMG GD-77110(3))、《帕爾泰諾佩》(Partenope)(1730)(※HM/BMG GD 77109(3))、《奧蘭多》(Orlando)(1733)(※O-L 430-845-2(3))、《阿廖丹特》(Ariodante)(1735)(※HM HMC 907146/48(3);Ph 442-096-2(2))、《阿爾奇娜》(Alcina)(1735)(※EMI CDS7-49771-2(3))、《朱斯蒂諾》(Giustino)(1737)(※HM HMU907130/32)等.b

●Hanson, Howard漢森(1896-1982):是瑞典籍的美國作曲家,也是指揮家,作過一部歌劇,上演於大都會歌劇院,時當1934年,即《快樂山》(Merry Mount),取材于美國文豪霍桑的《快樂山的五月柱戀人》.

●Hartmann, Karl Amadeus哈特曼(1905-1963):德國作曲家,作曲以十二音列作曲家貝格為宗.他寫過一部在德國很成功的室內歌劇Der Simplicius Simplicissimus Jugend(1949)

●Hasse, Johann哈塞(1699-1783):德國作曲家,寫過一百部以上的歌劇,原為男高音的歌劇演員,1722年到義大利拿坡裡學習寫作歌劇,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拿坡裡風格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他的較為傑出的歌劇有Il Sesostrate(1726),Artaserse(1730), Cleofide(1731), Attilio Regolo(1750).

●Haydn, Joseph海頓(1732-1809):奧地利作曲家,寫過的歌劇有20部,有正歌劇及小型喜歌劇,有些已失傳,他的歌劇作品並不是他重要的作曲類別,同時在價值上也不甚高,不過在近年以來,復古之風使其歌劇有見天日的機會.比較常演出的是《月中世界》(Il Mondo della Luna)(1777)(※Ph 432-420-2(3)),而序曲後來被海頓用在63號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另劇中的一些曲子也被用在他其它的作品中.其他的歌劇作品尚有《落空的不貞》(L'Infedelta Delusa)(1773)(※Ph 432-413-2(2)), 《突然的相遇》(L'Incontro Improviso)(1775)(※Ph 432-416-2(3)), 《真誠的貞操》(La Vera Constanza)(1779)(※Ph 432-424-2(2)), 《無人島》(L'Isola Disabitata)(1779)(※Ph 432-427-2(2)), 《忠誠受獎》(La Fedelta Premiata)(1780)(※Ph 432-430-2(3)), 《奧蘭多‧帕拉迪諾》(Orlando Paladino)(1782)(※Ph 432-434-2(3)),《阿爾米達》(Armida)(1784)(※Ph 432-438-2(2))等等.

●Henze, hans Werner亨策(1926-):是德國作曲家,與英國的布裡頓一樣是二次大戰以後的作曲家之中,擁有國際性聲望的歌劇作曲家.自1953年就移居義大利,而他的重要歌劇作品都是這個時期以後的作品,如《鹿王》(Konig Hirsch)(1952-1955)是採用義大利的文學家Carlo Gozzi
(注:很有名,是「杜蘭朵」的原始作家)的童話,其他有《洪堡公爵》(Prinz von Homberg)(1960)、很成功的《情侶悲歌》(Elegie fur Junge Liebende)(1961)、《少爺》(Der Junge Lord)(1965)(※DG 445-248-2(2))、《酒神的伴侶》(The Bassarids)(1966)(※Koch Schwann 314-006-2(2))、被認為是他的最好的歌劇的Der Floss der Medusa(1972)、TheEnglishCat(1984)等等.

●Herbert, Evelyn赫伯特(1859-1924):是愛爾蘭出生的美國作曲家,于1886年赴美後,曾擔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大提琴手,及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是美國在第一與二次世界大戰之間最重要的百老匯音樂劇(輕歌劇)大師.他的古典音樂作品較著名的是「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但以輕歌劇為最有名,如《小寶貝在玩具之鄉》(Babes in Toyland)(1903)及《頑皮的馬麗埃塔》(NaughtyMarietta)(1910),共寫作三十多部之多.

●Herrmann, Bernard赫爾曼(1911-1975):美國作曲家及指揮家,以寫作電影及廣播音樂為主,也寫過一部歌劇《咆嘯山莊》(Wuthering Heights)(1965)(※Unicorn UKCD 2050/52)

●Hindermith, Paul興德密特(1895-1963):現代重要的德國作曲家,有關任何介紹西方現代樂派的書都一定會對他做詳盡的介紹.他的歌劇作品中除了那部被納粹德國以頹癈為由而禁演的名劇《畫家馬蒂斯》(Mathis der Maler)(1934)(※EMI CDS5-55237-2(3))以外,在早期其他也以表現主義色彩為著的有《謀殺,女人的希望》(Morder, Hoffnung der Frauen)(1921),《聖‧蘇薩娜》(Sancta Susanna)(1921),《卡地亞克》(Cardillac)(1926)(※DG431-741-2(2)),《當日新聞》(Neues vom Tage)(1929).

●Hoddinott, Alun霍迪諾特(1929- ):英國作曲家,著有四部歌劇.

●Holst, Gustav霍爾斯特(1874-1934):提起「行星組曲」,喜愛古典音樂或星座音樂的愛樂者大概無人不曉,這位作曲家就是英國的霍爾斯特.他的歌劇作品,早期有沙利文的影子,而早被遺忘了.而他依據印度的古典史詩Mahabharata所寫作的《莎維德麗》(Savitri)(1916)(※Hyperion CDA66099),被認為是英國繼十七世紀末的普賽爾的「狄多與埃涅阿斯」以來,最重要的室內歌劇的作品.其他尚有一些歌劇作品,如《大笨蛋》(The PerfectFool)(1923)、《在野豬頭酒家》(1925),但都不算是很重要的作品. 

●Honegger, Arthur奧涅格(1892-1955):瑞士作曲家,是現代法國「六人團」之一(另五人為米約、杜雷、普朗格、塔耶弗爾、奧裡克).他最有名的管弦樂是《太平洋二三一號》.1931年以清唱劇《大衛王》(Le Roi
David)(※Erato/Warner2292-45800-2)成名.接著又寫作了歌劇Judith(※Van.08-9054-71)(1926),及以古希臘悲劇為題材的歌劇《安蒂岡尼》
(Antigone)(1927)、Les Aventures du Roi Pausole(1930)(※MGM Musiques Suisses CD 6114(2))等等,及被認為是奧涅格最常被演出的作品的戲劇清唱劇《火刑堆上的貞德》(Jeanne/d'Arc/au/ Bucher)(1938)(※DG429-412-2),也是他最被人所熟知的作品
.                
●Hummel, Johann Nepompk胡梅爾(1778-1837):奧地利作曲家,是莫札特的學生,寫過九部歌劇,其中以Mathilde von Guise(1810)較有名. 

●Humperdinck, Engelbert(1854-1921):是德國作曲家,曾擔任華格納的助手,作品有華格納的樂風,如他最有名的一部歌劇,取材於著名的格林童話的《漢澤爾和格蕾太爾》(Hansel und Gretel)(1893)(※EMI CDS7-54022-2(2);EMI CMS7-69293-2(2);Ph.438-013-2(2)),就是這種仿華格納的曲風.他其他的好幾部歌劇作品中,只有一部Die Marketenderin(1914)留存到現在.

  

I

 ●Ibert伊貝爾特, Jacques(1890-1962):法國作曲家,有名的作品有:組曲《港口》
及《嬉游曲》,其歌劇作品有七部輕歌劇,最有名的是單幕的Angelique(1927).

●Indy丹第, Vincent d'(1851-1931):法國作曲家,以《法國山歌交響曲》是其最為
有名的作品,他向法國作曲家弗郎克學作曲,而其作品頗受弗郎克的影響.寫過
六部舞臺作品,最為有名的歌劇是《費爾瓦爾》 (Fervaal)(1897),其他較著的是
《異邦人》(L'Etranger)(1903)、《聖‧克裡斯托夫的傳說》(La Legende de St Christophe)
(1920).

●Ippilitov-Ivanov伊凡諾夫, Mikhall(1859-1935):俄國作曲家兼指揮家,是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學生,他的作品以《高加索素描》最為有名,寫過七部歌劇,大部份已不再上演,較著的有依據聖經的《露絲》(Ruth)(1887)及《最後的街壘》(The LastBarricade)(1933).

J

●Janacek亞納切克, Leos(1854-1928):捷克著名的現代作曲家,任自設的管風琴學校的校長達四十年之久,他是大器晚成的作曲家,其著重於以捷克語言的聲韻為旋律線(很像我國的古典歌劇昆曲的聲韻學原理),寫過九部歌劇,而《顏如花》(Jenufa)(1894-1903)(※Decca dig.414-483-2(2);EMI CMS5-64576-2(2))是他第一部大享盛名的歌劇,但遲至1916 年公演時才成功.其他的名歌劇有Osud(又名Fate)(1934)(※OrfeoDig. C-384951A)、《布勞切克先生的旅行》(The excursions of Mr.Broucek)(1920)(※Sup.11-2153-2(2))、《卡佳‧卡巴諾娃》(Kata Kabanova)(1921)(※Sup.10-8016-2-612(2);Decca 421-852-2(2))、根據自然界動物音響靈感的《狡猾的小狐狸》(he Cunning Little Vixen)(1924)(※Decca Dig.417-129-2(2);EMI CDS7-54212-2(2))、《馬克羅波洛斯案件》(The Macropolus Case)(1926)(※Decca 430-372-2(2))、及根據俄國大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同名小說所創作的《死屋手記》(From the House of the Dead)(1930)(※Sup.10-2941-2(2);Decca Dig.430-375-2(2));他的歌劇也是現代歌劇中最為常演的歌劇作品.

●Jolivet若利韋, Andre(1905-1974):法國作曲家,是「青年法蘭西小組」的一員,寫過不少作品,其中包括一部獨幕的喜歌劇「多洛列斯」(Dolores ou Le Miracle de la Femine Laide)(1942).

 

K

●Kabalevsky卡巴列夫斯基, Dimitri(1904-1987):俄國作曲家.他寫過五部歌劇,其中最有名的是叫做《克拉梅西的師傅》The Master of Clamecy(又名Colas Breugnon)(1937)(※OlympiaOCD291-A/B(2)),其他尚有Under Fire(1943),The Family of Taras(1950),Nikita Verhinin(1955) ,及輕歌劇The Sisters(1967).

●Knussen, Oliver(1952-):英國作曲家及指揮家,其舞臺上的作品包括有: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1980)、Higgledjy-Piggledy Pop(1984).

●Kodaly科達伊, Zoltan(1882-1967):匈牙利作曲家,是和巴爾托克齊名,民謠歌劇有《哈裡‧雅諾斯》Hary Janos(1926)《塞凱利家的紡紗房》The Spinning Room (1932)《青卡‧潘納》Czinka Panna(1948) ;以《哈裡‧雅諾斯》最為有名,還被改編為組曲.他的管弦樂曲《孔雀變奏曲》也十分有名.

●Kokkonen, Joonae(1921-):法國作曲家,寫過一部歌劇The Last Temptations
(※FinlandiaFACD-104(2)),這部歌劇被認為系本世紀最成功的歌劇之一.

●Korngold科恩戈爾德, Enrich Wolfgang(1897-1957):奧地利作曲家 ,天才洋溢,
寫作過五部歌劇,包括有《波利克拉特的指環》(Der Ring des Polykrates)(1916)、
《維奧蘭塔》(Violanta)(1916)(※Sony Cd-79229)、《死城》(Die Tote Stadt)(1920)
(※RCAGD-87767(2))、《赫利亞納的奇跡》(Das Wunder der Heliane)(1927)
(※Decca-436-636-2(3))、Die Kathrin(1939),其中的《死城》是他最成功而且最為
有名的歌劇.

●Krenek克熱內克, Ernst(1900- ):奧地利作曲家,他在二零年代以爵士樂風融入
古典音樂中聞名,三零年代則偏向於十二音列的作曲法.1938年移居美國,他的音樂作品很多,也寫過一本闡揚十二音列作曲法的《論新音樂》.在歌劇作品上,寫過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寫作於1926年,而充滿爵士曲風的《容尼奏樂》(Jonny Spielt Auf)(1927)(※Decca 436-631-2(2)).其他較為有名的尚有:《堡壘》
(Die Zwingburg)(1924)、《影子上的裂縫》(Der Sprung uber den Schatten)(1924)、《伊底帕斯和歐律狄刻》(Orpheus und Eurydike)(1926)、《國家的榮譽》(1928)、《獨裁者》(Der Diktator)(1928)、《神秘的王國》(1928)、《奧列斯特的一生》(Leben des Orest)(1930)、《卡爾五世》(Karl V)(1938)、《塔爾昆》(Tarquin)(1950、《黑水河》(1954) .

●Kuhlau庫勞, Friedrich(1786-1832):丹麥的作曲家及長笛演奏家.曾在維也納和
貝多芬相見,貝多芬還以他的名字寫過一首卡農曲.他的作品以長笛曲為多,但
也寫過不少歌劇,包括了《露露》(Lulu)(1824)(※Kontrapunkt/HM-32009/11)及The Elf's Hill(1828).

L

●Lalo拉羅, Victor Antoine Edouard(1823-1892):西班牙裔的法國作曲家,以《西班牙交響曲》最為著名,曾寫過三部歌劇,其中以《伊斯王》(Le Roi d'Ys)(1888)最著,其他尚有早期只演出過一段的失敗劇作Fiesque(1866),及未完成的最後一部歌劇La Jacquerie(1895).

●Landowski郎多夫斯基, Marcel(1915- ):法國的作曲家兼指揮家,是比才的學生,
曾在1966年起任法國的文化部長,他創作過多部歌劇,包括Le Ventriloque(1956)
、Le Fou(1956)、《阿勒流斯之笑》(Les Adieux)(1960)、L'Opera de Poussiere(1962)
、《劇院魅影》(Le Fantome de l'Opera)(1985)、Montsegur(1985)

●Leclair勒克雷爾, Jean-Marie(1697-1764):是法國的作曲家及小提琴家,以室內樂聞名,也寫過一部歌劇Scylla et Glaucus(1746) (※Erato/Warner4509-99762-2(3)),
死於被謀殺.

●Lehar雷哈爾, Franz(1870-1948):(介紹請參見雷哈爾專頁

●Leoncavallo雷翁卡瓦洛, Ruggero(1857-1919):義大利歌劇作曲家,不過其雖與馬斯卡尼以寫實主義馳名,但實際上,他寫作歌劇的範圍是十分廣泛的,包括後來被普契尼搶先發表的「波希米亞人」,其實雷翁卡瓦洛才是原先寫作取用的.他的歌劇作品有惟一有名的《丑角》(Pagliacci )(1892 )(※DG449-727-2;DG419-257-2(3);RCA GD-60865(2))、I Medici (1893) [連篇歌劇Crepusculum的第一部,但未完成 ] 、Chatterton ( 1896 ) 、和普契尼同一劇本的《波希米亞人》(La Boheme) ( 1897 ) 、另一傑作Zaza( 1900 ) 、Der Roland von Berlin (1904 Berlin) 、Maia ( 1910 ) 、依據普希金小說「吉卜賽人」的Zingari ( 1812 London) 、初演於美國芝加哥歌劇院的《伊底帕斯王》(Edipo Re) (1920) .輕歌劇作品有:初演於美國的La jeunesse de Figaro(1906) 、Melbruck (1910 ) 、La reginetta delle rose ( 1912 ) 、初演於英國倫敦威爾斯王子劇院的Are you There? ( 1913 ) 、La candidata (1915) 、Prestammi tua moglie ( 1916 ) 、Goffredo Mameli ( 1916 ) 、A chi la giarrettiera? ( 1919 ) 、Il primo bacio ( 1923) 、未完成的La maschera nuda ( 1925) .

●Ligeti利蓋蒂, Gyorgy(1923--):是繼巴爾托克以後,匈牙利最重要的作曲家,使用很多現代作曲的手法在作品裡,但並不晦澀.他惟一的一部歌劇是Le Grand Macabre(1978),獲得很大成功.

●Liszt李斯特, Franz(1811-1886):作為一個大鋼琴大師、大作曲家、大指揮家的李斯特,是匈牙利人,只在13歲時在旁人協助之下寫過一部歌劇《城堡》(Don Sanche)(1825).不過他對歌劇-尤其是華格納的歌劇貢獻不少,他是華格納的岳父,也把華格納的歌劇引薦給世人.

●Litolff利托爾夫, Henry Charles(1818-1891):英國作曲家,寫過很多歌劇,但都不再被演出了.如La Mandragore(1876)及Joseph、Les Templiers(1886).

●Lloyd勞埃德, George(1913--):英國作曲家,寫過三部歌劇:Iernin(1934)(※Albany
Dig.TROY-121/3(3))、The Serf(1938)、John Socman(1951).

●Locke洛克, Matthew(1620-1677):英國作曲家,是英國皇室作曲家.曾與他人合作寫作假面劇(masque)《丘比特與死亡》(Cupid and Death)(1653).也寫作了屬於英國最早期歌劇的《羅德島之圍》(The Siege of Rhodes)(1653,已失傳),及無數各式各樣的作品及不少有價值的論文(如鼓吹新的音樂作風,及樂理方面的論著等).他死後,英國作曲家普賽爾還寫音樂追悼他.

●Loewe勒韋, Johann Karl Gottfried(1796-1869):德國作曲家,雖創作的種類眾多,但以寫作敘事歌而聞名.他寫過五部歌劇,但如今都不再演出,比較著名的是Malekadhel(1832)、Emmy(1842).

●Lully盧利, Jean-Baptiste(1632-1687):出生在義大利的法國作曲家,是法王路易十四這個法國史上的黃金時代的王室作曲家,被認為是法國歌劇的創始人,他為當時法國有名的戲劇大師莫里哀的芭蕾喜劇配過不少音樂.在1672年他寫出了法國的第一部歌劇Les Fetes de l' Amour et de Bacchus.接著他又寫出了《卡德摩斯與埃爾米奧納》Cadmuset Hermione(1673),也標幟著一個歌劇配器上的里程碑,有著戲劇性的張力.他的其他歌劇作品尚有:《阿爾賈斯特》(Alceste)(1674)、《提修斯》(Thesee)(1675)、《阿蒂斯》(Atys)(1676)(※HM HMC901257/9(3))、《伊西斯》(Isis)(1677)、《賽奇》(Psyche)(1678)、《貝萊羅豐》(Bellerophon)(1679)、《蒲賽芬尼》(Proserpine)(1680)、《珀耳修斯》(Persee)(1682)、《法厄同》(Phaeton)(1683)(※Erato/Warner4509-91737-2(2))、《阿馬迪斯‧德‧戈爾》(Amadis)(1684)、《羅蘭》(Roland)(1685)、《阿爾米德和勒諾》(Armideet Renud)(1686)、《阿西斯與加拉蒂亞》(Acis et Galatee)(1686)及和他人合作的《阿基裡和波里克森內》(Achille et Polyxene)(1687).他的歌劇,今人也開始注重和恢復上演中.他最後是死於「職業傷害」--因為指揮時,指揮棒打傷了腳而血液中毒而死.

M

●MacCunn麥康, Hamish(1868-1916):英國作曲家及指揮家,受到華格納很大的影響,對於蘇格蘭的地方音樂很有貢獻.他的歌劇作品,最有名的是《珍妮‧迪恩斯》(JeanieDeans)(1894),其次是Diarmid(1897) .

●Maconchy麥康基, Elizabeth(1907--):英國現代自成一家的作曲家.其音樂創作多樣化,在歌劇方面寫作五部歌劇,包括了The Sofa(1959), The Departure(1963), The Birds(1967),The Three Strangers(1968)及The Jesse Tree(1970).

●Malipiero馬利皮耶羅, Gian Francesco(1882-1973):是義大利新巴羅克樂派的代表人物.在歌劇方面寫過三十部以上,其中較著名的有:聯篇歌劇《奧爾菲歐的傳說》(L'Orfeo)(1925),《威尼斯的秘密》《凱撒大帝》(Giulio Cesare)(1936)及《安東尼與克婁巴特拉》(Antonio e Clepatra)(1938),Ecuba(1941)、I Capricci di Callot)(1942)、Il FigliuoloProdigo(1953)、Venere Prigioniera(1957).

●Martin馬丹, Frank(1890-1974):瑞士作曲家,後來定居于荷蘭.寫過四部舞臺作品,包括有戲劇神劇Le Vin Herbe(1942)、歌劇《暴風雨》(Der Sturm)(1956)、Le Mystere de la Nativite(1959)、Monsieur de Pourceaugnac(1963).

●Martinu瑪律蒂努, Bohuslav(1890-1959):捷克現代作曲家,作品有著多重性格,因二次世界大戰而流亡美國,最後死於瑞士.他的作品種類很多,在歌劇方面,寫過十三部,包括有Miracle of Our Lady(1934)、最著名的獨幕歌劇《朱麗艾塔》(Julietta)(1938)(※Sup.10-8176-2(3))、《橋上的喜劇》(Comedy on the Bridge)(1937)、已被遺忘的獨幕電視歌劇《婚事》(The Marriage)(1953)、The Greek Passion(1961)(※Sup.Dig.10-3611/2)、Ariadne(1961)(※Sup.Dig.10-4395-2).

●Mascagni馬斯卡尼, Pietro(1863-1945):(介紹請參見馬斯卡尼專頁

●Massenet馬斯柰, Jules(1842-1912):法國作曲家,寫過二十八部歌劇,其劇作的音樂風格纖細,其中以《泰綺思》最足以代表他的這種風格.他的作品在當時很受到法國人的歡迎,後來被忽略了一些年代,到現在又逐漸被常上演起來.他的歌劇作品,有:如今不全的獨幕歌劇La Grand' Tante (1867)、Manfred (1869)、 如今不全的Don Cesarde Bazan (1872,在1888年修訂) 、輕歌劇L'Adorable Bel-Boule(1874)、《拉合爾城的國王》(Le roi de Lahore )(1877)(※Decca433-851-2(2)) 是他歌劇作品的第一次成功之作、《埃羅底阿德》(Herodiade)(1881,但1884修訂)(※EMI-CDC5-55378-2(3)) 、三部代表性歌劇的第一部的《瑪儂》(Manon) ( 1884),這也是他最為通俗的歌劇 、Le Cid (1885)(※Sony-CD79300(2)) 、Esclarmonde (1889) (※Decca425651-2(3))、Le Mage (1891) 、三部代表性歌劇的第二部的《維特》(Werther) (1892) (※Ph.416-654-2(2))、三部代表性歌劇的第三部的《泰綺思》(Thais) (1894,而1898又再修訂)(※EMI-CMS5-65479-2(2))、《瑪儂》的續篇而不成功的獨幕歌劇的Le portrait de Manon(1894) 、La navarraise(1894) 、Sapho (1897) 、Cendrillon (1899)(※Sony-CD79323(2))、Griselidis (1901) (※KochSchwann3-1270-2)、《聖母院的戎格勒》(Le jongleur de Notre-Dame) (1902)、Marie-Magdalene (1903) 、Cherubin (1905)(※RCA/BMG09026-60593-2(2))、 Ariane (1906) 、Therese (1907) 、Bacchus (1909)、 《唐吉訶德》(Don Quichotte) (1910)(※EMI-CDS7-54767-2(2))、 Roma (1912)、 Panurge (1913) 、Cleopatre (1914) (※Koch/Schwann3-1032-2(2))及Amadis (1922)等.

●Maw莫,Nicholas(1935--):英國作曲家,寫過兩部歌劇:《獨腳戲》(One Man Show)
及《月亮出來了》(TheRising oftheMoon),作品有後期浪漫派的樂風.

●Maxwell Davies,SirPeter(1934--):英國當代有名的作曲家,寫作過五部歌劇:成功的Taverner1972),接下來是The MartyrdomofSaint Magnus(1977)(※Unicorn Dig.DKPCD9100),及兒童歌劇The Two Fiddlers(1978),及The Lighthouse(1980)(※Collins Dig.1415-2)及Resurrection(1988).

●Mehul梅於爾,Etienne-Nicolas(1763-1817):法國作曲家,其歌劇作品受到格魯克
的啟蒙,並且對於德國的浪漫歌劇及法國的大歌劇的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其創
作歌劇的時間正逢法國大革命及其後動盪的時代,他也是該一時代中,法國重要
的作曲家。他的第一部歌劇是《尤弗勞西尼》(Euphrosine)(1790),後來他又接著
共寫了二十四部歌劇,最著的是《烏爾塔》(Uthal)(1806)、《約瑟》(Joseph)(1807)
,其歷史地位重要,只是目前尚未重新被再發現.

●Mendelssohn孟德爾松,Felix(1809-1847):著名的浪漫樂派德國籍的猶太作曲家,
寫過各式各樣的作品,重要的如:小提琴協奏曲、蘇格蘭交響曲、義大利交響曲
、仲夏夜之夢戲劇配樂.他的歌劇作品有三部:《卡馬秋的婚禮》(Die Hochzeit
des Camacho)(1825)《兒子與陌生人》(Die Heimkehr aus der Fremde)(1847)及未完
成的《羅雷萊》(Loreley)(1847)‧

●Menotti梅諾蒂,Glan-Cario(1911--):雖是義大利出生,但一生重心都在美國.其音樂作品以歌劇為主,大多都是近於輕歌劇或現代通俗戲劇般的風格的作品:較著的包括《阿梅利亞赴舞會》(Amelia al Ballo)(1937);《老處女與小偷》(The Old Maid
and  the Thief)(1939);《島上的上帝》(The Island God)(1942);兩幕歌劇《神巫》
(THe Medium)(1946);獨幕歌劇《電話》(The Telephone)(1947);十分受高度評價的
《領事》(The Cousul);獨幕歌劇《阿馬爾與夜來客》(Amabl and the Night Visitors)
(※That's Entertainment CDTER1124)(1951);《布利克街的聖人》(The Saint of Bleecker Street)(1954);Maria Golovin;《最後一個野蠻人》(The Last Savage)(1963);《救命!救命!外星人來了》(Help!Help!the Globolinks!)(1968),較近的作品是
Goya(1986).

●Mercadante梅爾卡丹特,Saverio(1795-1870):義大利以往很著名的歌劇作曲家,其貢獻猶如羅西尼巔峰期間的著作和威爾第中期的成就,但如今卻其名不彰.他寫過六十部以上的歌劇,重要的有:《埃利薩與克勞迪奧》(Elisa e Claudio)(1821);
Donna Caritea(1826);Zaira(1831);I Normanni a Parigi(1832);I Briganti(1836);Il Giuramento;Le Due Illustri Rivali;Il Bravo(1839);La Vestale(1840);Il Reggente(1843);Orazi e Curiazi(1846);Virginia(1866).

●Messager梅薩山熱, Andre Charles Prosper(1853-1929):法國作曲家及二十世紀初很
著名的指揮家,德布西的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就是獻給他的.他寫過十
七部舞臺作品,大多數為輕歌劇,最著名的輕歌劇作品是最有口碑的《韋羅尼克》
(Veronique)(1898)、以及另一部《博凱爾先生》(Monsieur Beaucaire)(1919).

●Messiaen梅湘, Olivier(1908-1992):法國的作曲家及管風琴演奏家,以音樂中運
用鳥聲而著名.是“青年法蘭西”小組的成員之一,寫過一部歌劇Saint Francois
d' Assise.

●Meyerbeer邁耶貝爾, Giacomo(1791-1864):德國出生而在法國以「大歌劇」而蜇
聲的歌劇作曲家.他在德國時所寫的歌劇不成功,當他前往義大利,以羅西尼歌
劇風格寫作歌劇後,他的第一部主要作品的「Il Crociato in Egitto」(1824)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在他移往法國後,成為法國大歌劇的代表人物,而獲得巨大成功.
《惡魔羅勃》(Robert le Diable)(1831)(※Opera Rara OR10(4))是首先成名的大歌劇
,其後如《新教徒》(Les Huguenots)(1836)(※Decca430-549-2(4))使他成為歐陸大
作曲家之列.他的最後三部大歌劇:《預言者》(Le Prophete)(1849)(※Sony M3K79400(3))、Dinorah(1859)、《非洲女》(L' Africaine)(1865)也都十分著名.在他過逝後的數十年內,他的歌劇作品尚且是當時歐陸名列前矛常演的歌劇.而他的大歌劇,重視機關佈景及效果,內涵久缺,是很為後人詬病的,但也沒有人懷疑他對於華格納、威爾第等人的影響力.

●Milhaud米堯, Darius(1892-1974):猶太裔的法國作曲家,是現代法國有名的“六
人組”的最有名而且多產的作曲家,寫過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他的歌劇作品不
少,但目前都很少上演了.其中以Les Malheurs d'Orphee(1926)是他最成功的歌劇,
而他的「新世界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的二幕歌劇《克里斯多夫‧哥倫布》(Christophe
Colomb)(1930)則是他最重要的歌劇作品,其餘如《大衛》(David)(1954)也十分有名.

●Monteverdi蒙泰韋爾迪, Claudio(1567-1643):歌劇史上第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不過,就是在其他作曲方面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如其「牧歌集」).義大利人,他的歌劇作品現存完整的只有三部:《奧爾菲歐》(La Favola d'Orfeo)(1607)(※O-L 433-
545-2(2); DG 419-250-2(2))、《尤利西斯返鄉記》(Il Ritorno d' Ulisse in Patria)(1641)(※HM   hmc90-1427/9)、《波佩阿的加冕》(L' Incoronazione d'Poppea)(1642)(※DG447-088-2(3); Virgin/EMI  VCT5-45082-2(3)).

Mozart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1839-1881)

●Moussorgsky穆索爾斯基, Modest(1839-1881):俄國作曲家,是有名的俄國民族
樂派「五人組」的一員,其作品大多沒有完成,尤其,其歌劇作品更是這種情形
,而林姆斯基.柯薩科夫則在對他作品的整理上有著重大的貢獻.其作品裡充滿
著對於傳統學院派迥異的作曲作風及表達風格,是作曲家中的怪傑及異數.其歌
劇作品只有完成一部,而且還是初稿--《伯里斯‧戈杜諾夫》(Boris Godunov)
(1870)(※Sony S3K58977(3)),也是林姆斯基整理得以問世;其他則有近十部歌劇
都只有片斷之作,而中以五人組居伊續成的《索羅欽集市》(Sorochintsy Fair)
(1874-1880)及林姆斯基續成的《霍宛斯基黨人之亂》(Khovanshina)(1872-1880)
(※DG429-758-2(3))最為著名.而他的其他類型的作品中,原為鋼琴曲,後被拉威爾改編成管弦樂曲的《展覽會之畫》及管弦樂《荒山之夜》是他最為有名的作品.

 

N

 ●Nicolai尼可萊,Otto(1810-1849):以喜歌劇《溫莎的風流娘兒們》而著名的
德國作曲家,他也是1842年創辦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的創辦人,也任過德國
柏林宮廷歌劇院院長.他寫作過多部歌劇,但以最後一部的《溫莎的風流娘兒們》(Die Lustigen Weiber von Windsor)(1849)(※Decca443669-2(2))最著,但就在此劇上演後兩個月後,他就去逝了.

●Nielsen尼爾森, Carl(1865-1931):丹麥國寶級的作曲家,和芬蘭的西貝留斯
齊名.生平以寫作的六首交響曲及所創用的獨特調性而著名.他寫過兩部歌
劇,在丹麥國內十分有名,一是《掃羅和大衛》(Saul and David)(1902)
(※UnicornDKPCD9073/4),一是《假面舞會》(Maskarade)(1906)(※Chandos CHAN8911/12) .

●Nono諾諾, Luigi(1924-1990)  : 義大利左傾而前衛的作曲家 ,其作曲風格以走
十二音列而成名.生平最成名及最有爭議性的歌劇是充滿左派思想的初作:《褊狹的1960年》(Intollerranza)(1960),對於義大利年青一輩的作曲家造成巨大影響,而該劇初演時造成的話題及爭議性也可在歌劇史上的留名.其他的歌劇作品尚有Al Gran Sale Carico d'Amore(1975)及Prometro(1984).

●Novak諾瓦克,Vitezslav(1870-1949):捷克作曲家,名聲只在捷克國內,寫過
四部歌劇,其中以The Lantern《燈籠》(1923)最為有名,其他尚有The Imp of
Zvikov《茲維科夫的小鬼》(1915)、Karlstrjn(1916)、The Gandfather's Heritage
《爺爺的傳家寶》(1926).

O  

Offenbach奧芬巴赫, Jacques (1819-1880) :是德國裔的猶太人,後入
法國籍.1833年,奧芬巴赫到巴黎,時年十三歲,來自德國的科隆.他在巴
黎在大提琴上很有造詣,而常時在沙龍演奏,在機會來臨之下,開始寫歌,
寫喜歌劇.1851年,時機來到,英國倫敦舉行大博覽會,之後,法國皇帝拿
破侖三世在1855年也要辦個大博覽會和英國人較量一下.奧芬巴赫把握了這
個機會.當時在巴黎有一所木造小劇院,只有五十個座位,主要是演出魔術
表演用的,奧芬巴赫頂了下來,又裝修了一下.當時法國的法令規定:這種
大小的劇院,在舞臺上只可以同時出現三個說話的部份,當然舞臺上其他還
是可以有很多人的,只要是不說話就可以了.1855年7月5日,這所巴黎香小
戲院(Theatre des Bouffes-Parisiens)開張,演的是奧芬巴赫的創作的獨幕小喜歌
劇,其後六年,奧芬巴赫為他的戲院寫了四十部以上的小喜歌劇,供一般市
民觀賞.1858年奧芬巴赫為他的小劇院寫了一部完整的喜歌劇,成為他的代
表作之一的《地獄中的奧爾菲歐》(Orpheus in the Underworld又名《天國與地
獄》),如以嚴肅一點的角度來看,這一部劇作的故事「亂七八糟」,這也是
奧芬巴赫的典型作品格調!但是音樂,舞蹈的好聽,好看是不在話下的.不
只把格魯克的《奧爾菲歐與尤麗狄茜》歌劇的曲調拿來開玩笑,而且劇中的
希臘神話的男女主角成了巴黎人,滿口時毫巴黎話.奧菲歐不是神話裡拿著
笛子的傳奇人物,而是成了小提琴手.而且當冥神捉住了他太太去到地獄時
,尤麗狄茜與神話不同,而是高興擺脫了丈夫奧爾菲歐..,這些都對了巴
黎民眾的口味,奧芬巴赫一天比一天有名起來.1864年他的《美麗的海倫》
(La Belle Helene)也十分有名.1866年他的《巴黎人的生活》(La Vie
Parisienne)十分有名.1868年他的《佩麗柯兒》La Perichole(※Erato/
Warner2292-45686-2(2)),充滿了浪漫色彩,對後來的雷哈爾(Lehar)及卡
爾曼(Kalman)等都有影響.1869年,寫成Les Brigands(※EMI CDS7-
49830-2(2)),對英國沙利文的The Pirates of Penzance 有影響.1876年,他到
美國參加世界博覽會及演出.他的生前未完成的傑作《霍夫曼的故事》
(The Tales of Hoffmann)(※Decca417-363-2(2))是不朽的歌劇名作.

●Orff奧爾夫, Carl(1895-1982):鼎鼎大名的《布蘭詩歌》的作曲家,是德國人
,音樂教育學家,曾出版《音樂教程》,他的歌劇作品側重於以簡單的而節
奏強烈的旋律線,一反於十九世紀末歌劇界走向華格納龐大的歌劇作曲結構
,而且也往民歌中取素材,重要的歌劇有:《月亮》(Der Mond)(1939)(※
EMI CMS7-63712-2(2))、《伶俐姑娘》(Die Kluge)(1943)(※EMI CMS7-
63712-2(2))、《安提岡妮》(Antigonae)(1949)、《暴君奧狄普斯》(Oedipus
der Tyrann)(1959)、《普羅米修士》(Prometheus)(1968).

P

●Paisiello帕伊謝洛, Giovanni(1740-1816):義大利在十八世紀晚期重要的歌劇
作曲家,以寫作喜歌劇而著名,他曾任拿破崙時候的聖堂音樂總監,是拿破
侖的擁護者,也使他日後晚年不得志的原因.他寫作過近一百部的歌劇,其
中最著名的歌劇就是寫作於1782年和後來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的理髮師》
(Il Barbiere di Siviglia)同名的歌劇,其他尚有L' Idolo Cinese(1767), Il Re
Teodoro di Venezia(1784), La Molinara(1788), 和Nina(1789).

●Penderecki彭德雷茨基, Krzysztof(1933--):波蘭作曲家,也是現代十分重要
的新潮作曲家,歌劇作品有三部,其中以《路登的魔鬼》(The Devils of
Loudun)(1969)及根據英國大詩人彌爾頓的詩作《失樂園》(Paradise Lost)
(1978)所寫作的同名歌劇.

●Pergolesi佩爾戈萊西, Giovanni Battista(1710-1736):一位早夭的義大利天才
作曲家,寫過很多教堂音樂.在歌劇方面,也開創了很多成就出來,常被認
作是喜歌劇之父.他最有名的喜歌劇《女僕作夫人》(La Serva Padrona)(1733)
其實是正歌劇《高傲的囚徒》(Il Prigionier Superbo)的幕間劇;而他這齣戲是點
燃了歌劇史上的有名的法國『丑角之戰』(喜歌劇之爭)的導火線,法國啟
蒙大師盧梭就藉由此劇來攻擊當時法國以呂利為首的仿義大利正歌劇的法國
歌劇,盧梭認為這些法國歌劇只重歌唱技巧,而忽視音樂本身.而主張旋律
是要有吟誦性的宣敘調為骨幹,唱起來就如同『被記錄在音高中的談話』(
也和中國昆曲相仿).由於佩爾戈萊西的名氣很大,一些無名氏的作品往往
被冠在他的名下.

●Peri佩里, Jacopo(1561-1633):是西洋歌劇的創始人.義大利作曲家及歌唱家
,其在1597年寫作的歌劇《達夫內》(Dafne)是西方第一部歌劇,音樂己失傳.
而其《尤麗狄茜》(Euridice)(1600)則是西方歌劇裡現存最早的歌劇作品,是西方
第三部歌劇作品.他其他的歌劇作品尚有:Tetite(1608), Il Medoro(1619)(己失傳
,與Gagliano合寫),Adone(1620), La Flora(1628)(與Gagliano合寫).

●Pfitzner普菲茨納,Hans(1869-1949) :德國作曲家及指揮家.他雖是華格納的崇拜者,但是作品卻有自己的風格,喜愛他的作品的人甚至認為他的曲風才是真正具有典型德國民族精神,但是在德國國內外,卻不是很有名聲.他寫過五部歌劇,
最有名的就是以十六世紀作曲家Palestrina(1525-1594)堅持理想不妥協於教會的要求的傳說故事譜寫的同名歌劇《帕萊斯特裡那》(1917)(※DG427-417-2(3)).

●Piccinni匹欽尼, Niccola(1728-1800):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寫作過一百多部歌劇,
包括了正歌劇和為數眾多的喜歌劇,是和格魯克展開歌劇理論之爭的重要人物,
他們之間還各以相同的主題《伊菲姬尼在陶裡德》(Iphigenie en Tauride)(1781)寫了
同名的歌劇,而以他的在當時上演較久,不過,後世評價則站在格魯克這一方.
他曾在法國大革命前在法國皇宮擔任御用教師,革命期間回義大利,革命結朿再
回法國.他的歌劇,以喜歌劇《好姑娘》(La Buona Figliuola)(1760)最著,仍未被人遺忘.他其他的重要歌劇作品尚有《羅蘭》(Roland)(1778)及《迪東》(Didon)(1783).

●Pieme'皮埃內, Gabriel(1863-1937):法國的作曲家及管風琴家,寫過各種作品,其中有八部歌劇,而以La Coupe Enchante'e(1895)較著名.

●Pizzetti皮澤蒂, Ildebrando(1880-1968):義大利現代作曲家,是普契尼以後最重要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歌劇的劇本都是自寫,以宗教及悲劇題材為本.最成功的是依據英國現代大詩人艾略特作品為取材寫作的《大教堂兇殺案》(L'Assassinio nella Cattedrale)(1958),其他尚有《黛博拉與亞萊》(Debora e Jaele)(1922)、《蓋拉爾多修士》(Fra Gberardo)(1928)、《異鄉人》(Lo Straniero)(1930)、《奧賽奧洛》(Orse'olo)(1935)、《萬納‧盧帕》(Vanna Lupa)(1949)、《伊姬尼亞》(Ifigenia)(1951)、《卡廖斯特羅》(Cagliostro)(1954)等等.

●Ponchielli龐基耶利,Amilcare(1834-1886):義大利作曲家,寫過九部歌劇,包括了I Promessi Sposi(1856)、Bertrand dal Bormio(1858)(未完成)、La Savoiarda(1861)、Roderico(1863)、I Lituani(1874)、《喬宮達》(La Gioconda)(1876)(※Decca414-349-2(3)由卡巴葉主唱及EMICDS7-49518-2(3)由卡拉絲主唱)、Il Figliuol Prodigo(1880)、Marion Delorme(1885)、I Mori di Valenza(1874--)(未完成).其中只有《喬宮達》最為有名,而是迄今仍上演不斷的劇作.他也是有名的音樂教師,普契尼和馬斯卡尼就是他的學生.

●Poulenc普朗克, Francis(1899-1963):法國現代重要的作曲家組合“六人團”成員之一,有各種音樂作品問世,其中在舞臺作品部份,寫過四部作品,而以《加爾默羅會的修女》(Dialogues des Carmelites)(1957)(※Virgin/EMIVCD7-59227-2(2))最著.

●Prokofiev普羅科菲耶夫, Sergei(1891-1953):重要的俄國現代作曲家 ,寫過極多各種曲式的作品,有名的不少 ,如《古典交響曲》、《第五交響曲》、故事曲《彼得與狼》和芭蕾音樂《羅密歐與茱麗葉》等等.早年寫過三部歌劇(包括九歲時的作品)後來毀棄了.他最重要而有名的歌劇《三個橘子之戀》(The Love of Three Oranges)(1919)(※Virgin/EMI-VCD7-59566-2(2)),獲得國際聲名.其他的歌劇作品尚有《賭徒》(The Gambler)(1915-6)、《火天使》(The Fiery Angel)(1919-26)(※Philips446-078-2(2))、《謝苗‧科特科》(Semyon Koko)(1939)、《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1941-2)(※Erato/Warner2292-45331-2(4))、《真正的人》(The Story of a Real Man)(1947-48).

Puccini普契尼, Gisvomo(1858-1924)

●Purcell普賽爾, Henry(1659-1695):英國是古典音樂的化外之地,而普賽爾則是乏善可陳的古英國唯一可以提到檯面上的作曲家.他只寫過一部真正的歌劇作品
《狄朵與埃涅阿斯》(Dido and Aeneas)(1689)(※Philips432-114-2),而其他的舞臺作品則有《亞瑟王》(King Arthur)(1691)(※Erato/Warner4509-98535-2(2))、《仙後》
(The Ferry Queen)(1692)(※DG419-221-2(2)/HM HMC901308/9/Naxos8.550660-1(2)
/Decca433-163-2(2))、《印度女王》(The Indian Queen)(1695)(※O-L444-339-2).

 

 

Q( 無)


R

●Rachmaninov拉赫曼尼諾夫, Sergei(1873-1943):俄國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及鋼琴家,於俄國大革命後就離開俄國定居美國.其作品充滿後期浪漫派色彩,生平作品中以《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及《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最著名,也寫過四部歌劇,包含學生時期的作品獨幕歌劇Aleko(1893); 依普希金著作所作的獨幕喜歌劇The Covetous Knight(1906),Francesca da Rimini(1906)及未完成的Monna Vanna(1906)(※ChandosCHAN8987)

●Rameau拉莫, Jean-Philippe(1683-1764):法國重要的音樂家,是古典和聲理論的開創者,1722年出版的《和聲基本原理》開創了古典調性和聲的先河;他也在歌劇上有著重要地位的人物,不但是繼呂利而成為法國古典歌劇的開創人物,並且在古典歌劇的歷史上,於“喜歌劇論戰”中打敗了佩爾戈萊西派而成就法國歌劇的獨特主張,而他的歌劇作品則是他主要的音樂成就所在.在1733年的《伊波利特與阿裡西》(Hippolyte et Aricie)(1733)(※DG445 853-2(3)),為他打下了日後在歌劇事業上的一頁,而他的這一部歌劇,也是他最為有名的歌劇,他其他的重要歌劇尚有Les Indes Galantes(※Erato/Warner450995310-2(3))、《卡斯托與波呂克斯》(Caster et Pollux)(1737)(※Erato/Warner450995311-2(2))、《達達努斯》(Dardanus)(1739)(※Erato/Warner4509 95313-2(2))、《青春女神節》(芭蕾歌劇)(Les Fetes d'Hebe)(1739)(※Erato/Warner4509 99765-2)、La Princesse de Navarre(1745)(※Erato/Warner0630 12986-2(3))、Platee(※Erato/Warner2292 45028-2(2))、Zoroastre(※HM/BMG GD77144)、Nais(1749)(※Erato/Warner450998532-2(2))、Anacreon(※HM HMA190190)、Pygmalion(※HM/BMG GD77143)、Les Boreades(※Erato/Warner4509 99763-2(3)).

●Rangstrom蘭斯特羅姆,Ture(1884-1947):瑞典作曲家,寫過三部歌劇,包括有TheCrown Bride(1919)、In the middle Ages(1918)、The Epic of Gilgamesj(1944,未完成).

●Ravel拉威爾,Maurice(1875-1937):法國有名的印象樂派作曲家,其歌劇作品有
兩部:《西班牙時刻》(L'Heure Espagnole)(1907)(※DG423 719-2)、《孩子與魔術》
(L'Enfant et les Sortileges)(1925)(※Taetament mono SBT 1044)

●Respighi雷斯皮基,Ottortino(1879-1936):義大利現代著名作曲家,以交響詩《羅馬三部曲》--《羅馬之泉》《羅馬之松》《羅馬狂歡節》最著名.寫過九部歌劇,其中以《火焰》(La Fiamma)(1934)最有名,其他尚有Semirama(1910)(※Hung HCD
31197/98)等等.

●Rheinberger賴因貝格爾,Josef(1839-1901):列支敦士登作曲家及管風琴家,寫過兩部歌劇:         Die Sieben Raben(1869)、Turmers Tuchterlein(1873).

●Rimsky-Korsakov裡姆斯基-科薩科夫, Nikolai(1844-1908):俄國有名的作曲家及作曲理論家,是俄國最有名的國民樂派『五人組』之一,作品中以《天方夜譚組曲》最燴炙人口.其歌劇作品共有十五部,都是清一色充滿了俄羅斯的民族色彩.包括有《普斯科夫女郎》(The Maid of Pskov)(1873)(後來被改寫為Ivan the Terrible)、《五月之夜》(May Night)(1878)、《雪娘》(The Snow Maiden)(1881)、《姆拉達》(Mlada)(芭蕾歌劇)(1890) 、《聖誕夜》(Christmas Eve)(1895)、以插曲『印度之歌』而著名的《薩德柯》(sadko)(1896)(※Philips 442-138-2(3))、《莫札特與薩利耶裡》(Mozart and Salieri)(1897)、《維拉‧西羅加夫人》(Boyarinya Vera Sheloga)(1898)、《沙皇的新娘》(The Tsar's Bride)(1898)(※Chant du Monde LDC288-056/7)、以插曲『大黃蜂的飛行』而著名的《沙丹王的故事》(The Tale of Tsar Sultan)(1898)、《塞爾維裡亞》(Serviliya)(1901)、《不死的卡昔依》(Kashchey the Immortal)(1902)、《總督大人》(Pan Voevoda)(1903)、《隱城吉德希》(The Invisible City of Kitezh)(1904)、以及最有名的《金雞》(The Golden Cockerek )(1907),取材于俄國大文豪普希金的童話故事,描寫昏庸的國王答應給奉獻能預知敵國來襲的金雞的術士一個允諾,其後在戰爭中奇遇般地出現一位美女,國王在和她成婚時,術士出現要求這個允諾就是把美女賜給她,國王怒而殺死了術士,此時,在美女大笑中金雞啄死了國王.

●Rosenberg羅森貝格, Hilding(1892-1985):瑞典作曲家及指揮家,寫作過一些歌劇,如戲劇清唱劇《約瑟和他的兄弟們》等等.

Rossini羅西尼, Gioscchino(1792-1868)

●Roussel魯塞爾, Albert(1869-1937):法國作曲家,曾任法國駐印度支那的海軍,所以作品有印度風格,寫過三部歌劇,其中以芭蕾舞歌劇《派特馬瓦蒂》(Padmavati)
(1914-1918)(※EMI CDS7 47891-8(2))最為有名.

●Rubinstein魯賓斯坦, Anton安東(1821-1894):俄國作曲家及鋼琴家,創建音樂學院(柴可夫斯基就是在其音樂學院任職),作品有西歐作風.曾寫作十多部歌劇,如今都已被忘卻.其中以The Demon(1875)較有名.

 

S

●Saint-saens聖桑, Camille(1835-1921) :法國的多產作曲家,作品中以《動物狂歡節》之類為著,他寫過十二部歌劇,其中以《參孫與達麗拉》(Samson et Dalila)(1877)(※EMI CDS7 54470-2(2))最風行,此外,《亨利八世》(Henry III)(1887)也曾一度知名.

●Salieri薩列裡, Antonio(1750-1825):義大利作曲家,在傳說裡是因妒忌莫札特而毒死他的兇手,而且,也因著有名的電影《阿馬迪斯》而加深了這種印象,當然,這都僅是傳言,未必是事實.Salieri是莫札特當時有名的作曲家,也寫過許多歌劇,有三十多部之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Prima la Musica e Poi le Parole(1786),及一度被認為是格魯克所寫的《斑蝶》(Les Danaides)(1784),以及《法斯塔夫》(Falstaff)(1799)(※Hung HCD21789/91).

●Sallinen, Aulis(1935---) :芬蘭作曲家,寫過四部歌劇,十分具有民謠曲風的音樂歌唱劇形式,包括有廣為演出而在當代作品中翹楚的三幕歌劇The Horseman(1975), 廣受歡迎的The Red Line(1978), 豎立他為當代歌劇巨擎的The King Goes Forth to France(1984), 及較近期的Kullervo(1992)(※Ondine ODE780-3T)

●Satie薩蒂, Erik(1866-1925):法國著名的“六人組”作曲家,早年和德布西結交,但作品卻擺脫當日法國流行的印象樂派的影子,而有尖刻的個性,及受到超現實主義的影響.他的作品種類很多,舞臺作品也有一些,包括有小形歌劇Genevieve de Brabant(1899)及輕歌劇Pousse l'Amour(1905)(散失)及Le Piege de Meduse(1913).

●Sauget蓋索, Henri(1901-1989):法國作曲家,是薩蒂的信徒,作品作風也像薩蒂,作品種類也不少,在歌劇方面寫作過七部,包括有Le Plumet du Colonel(1924) 、La Contrebasse(1930)、女高音的獨唱劇La voyantge(1932)、 最成功的歌劇作品《帕爾瑪的查特勒酒》(La Chartreuse de Parme)(1939)、La Gaguere Imprevue(1944)、《瑪里安娜的任性》(Les Caprices de Marianne)(1954)及Le Pain des Autres(1974).

●Scarlatti斯卡拉蒂, Alessandro亞歷山大(1660-1725):義大利的拿坡裡樂派的創始人,義大利古典歌劇的奠基者,他的歌劇的序曲上創立三段形式日後成為義大利歌劇序曲的典範.生平寫過歌劇一百一十五部,不過,如今只留存七十部左右,但如今幾乎絕少演出了.其中以《米特裡達特‧尤帕托雷》(Il Mitridate Eupatore)(1707)及《奧諾雷的勝利》(Il trionfo dell'Onore)(1718)較著名.

●Scarlatti斯卡拉蒂, Domenico(多梅尼科1685-1757):是亞歷山大‧斯卡拉蒂之子,為『現代鋼琴演奏之父』,生平以為古鋼琴所寫的奏鳴曲(當時稱為『練習曲』)計有五百多首最為有名,練習鋼琴演奏者大概都會演奏到他的鋼琴奏鳴曲.他也寫了七部歌劇,不過,也是今世少有演出,其中,以Ambleto(1715)較成功.

●Schillings席林格斯, Max von(1868-1933):德國作曲家及指揮家,1919到1925任柏林國家歌劇院院長,1932年任普魯士藝術學院院長.生平寫作四部歌劇,其中的《蒙娜麗莎》(Mona Lisa)(1915)是當時最成功的德國歌劇之一.

●Schmidt施米特, Franz(1874-1939):奧地利作曲家及大提琴家,1925到1937年任維也納音樂學院院長,寫作有兩部歌劇 :Notre Dame(1914) 及fedigundis(1921)及許多充滿當時納也納浪漫曲風的樂曲.

●Schoeck舍克, Othmar(1886-1957):瑞士作曲家,寫過六部歌劇,其中以《維納斯》(Venus)(1922)(※MBG CD 6112(2))及Penthesilea(1927)(※Orfeo C 364942 B)較著,尤其後者,但都不常演出.

●Schonberg荀伯格, Arnold(1874-1951):是在現代西方音樂史上響叮噹的作曲家,奧地利人,十二音列的創始人.因其作品不容於納粹,於是後來移往美國.其有四部舞臺作品,包括有音樂話劇《期待》(Erwartung)(1909)、配樂戲劇《幸運之手》(Die Gluckliche Hand)(1913)、第一部十二音列歌劇的喜劇《Von Heute auf Morgen》(1930),以及未完成的遺作《摩西與亞倫》(Moses und Aron)(※Decca 414 264--2(2)).

●Schreker施雷克, Franz(1878-1934):奧地利的作曲家,寫過七部歌劇,其中以《遙遠的聲音》(Der Ferne Klang)(1912)最為有名.其他尚有Die Gezeichneren(1918)(※Decca 444 442-2(3))及《掘寶者》(Der Schatzgraber)(1920)(※Capriccio 60010--2(2))及Irrelobe(1924)(※Sony S2k 66850(2)).

●Schubert舒伯特, Franz(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是重要的聲樂作曲家,生平寫作過的藝術歌曲達六百首以上,包括了重要的《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兩部連篇歌曲集,及《魔王》《野玫瑰》《鱒魚》等名歌.他的其他作也多燴炙人口,包括有《未完成交響曲》《C大調交響曲》《第五交響曲》《鱒魚五重奏》及一些室內樂(如《死與少女絃樂四重奏》等等).他也寫過很多戲劇音樂(最有名的應該是《羅莎蒙特》),14部歌劇.但因為他取用的劇本大多很差,而舒伯特實在也並不擅長於大型聲樂兼器樂的歌劇的創作,因此,幾乎到了現在全被遺忘了.比較上來說,Fierrabtas(1823)(※DG427 341-2(2))一劇被認為是舒作特在歌劇結構上最佳之作.

●Schmann舒曼, Robert(1810-1856):音樂史上的浪漫樂派的重要健將.德國作曲家,不過他的歌劇作品只有一部:《格諾費瓦》(Genoveva)(1850),由於他不善於處理歌劇這一題材(好似貝多芬),故此劇不甚有名.

●Schutz許茨, Heinrich(1585-1672):十七世紀德國重要作曲家,寫作過不少宗教音樂,曾寫過德國第一部歌劇《達芙妮》(Dafine)(1627),不過今已散逸.

●Sessions塞欣斯, Roger(1896-1985):美國當代作曲家,寫過兩部歌劇:《路庫盧斯的考驗》(The Trial of Lucullus)(1947)及《蒙特蘇瑪》(Montezuma)(1954).

●Shchedrin謝德林, Rodion(1932---):蘇俄作曲家,作品是典型共產主義音樂,歌劇在蘇俄境內較有名,最著名的歌劇作品是《不是單獨之愛》(Not Love Alone)(1961)

●Shostakovich簫斯塔高維奇, DImitri(1906-1975):現代俄國著名作曲家之一,生平寫作過交響曲十五首(其中以《第五交響曲》最著及室內樂等;歌劇作品有早年的《鼻子》(1930)及後來被稱為現代非常有代表性的《姆青斯克的馬克白夫人》(Lady machbeth of the  Mtsensk District)(1934)(※EMI CDS749955-2(2)),以及輕歌劇Cheremushky等.

●Sibelius西貝留斯, Jean(1865-1957):芬蘭國寶級的作曲家,生平以交響曲及管弦樂曲最著名,如《第一交響曲》《第二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第七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及《芬蘭頌》等傑出作品,於歌劇方面,寫作過一部獨幕歌劇:《塔中少女》(The maiden in the Tower)(※BIS CD250)(1896),罕演.

●Sinding辛丁, Christian(1856-1941) :挪威國寶級作曲家,以鋼琴音樂著名,寫作過兩部歌劇:一為《聖山》(Der Heilige Berg)(1914),另一為從未上演之作Titandrod.

●Skroup, Frantisek(1801-1862):是捷克民族歌劇的重要先驅作曲家及歌唱家,他的第一部歌劇The Tinker(1826)由他主唱,也是以捷克文寫作的第一部歌劇.

●Smetana斯美塔那, Benrich (1824-1884):著名的捷克民族樂派作曲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連篇交響詩《我的祖國》,及第一絃樂四重奏《我的一生》,還有,就是聞名國際的歌劇《交易新娘》.他共寫成的歌劇有八部,多數都很傑出,但是除了《交易新娘》以外,別無在國際上擁有名聲,十分可惜.這八部歌劇包括有:田園劇《布蘭登堡人在波希米亞》(Brandenburgers inBohemia)(※Sup 11 1804-2(2))(1866)、《交易新娘》(The Bartered Bride)(※Sup 10 3511-2(3))(1866)、英雄劇《達裡波》(Dalibor)(※Sup 11 2185-2(2))(1868)、喜歌劇《兩寡婦》(The TwoWidows)(※Sup 11 2122-2(2))(1874)、《吻》(The Kiss)(1876)、《秘密》(The Secret)(1878)、歷史劇《裡布舍》(Libuse)(※Sup 11 1276-2 633(3))(1881)、《魔鬼之牆》(The Devil,s Wall)(1882).

●Smyth史密斯, Ethel Mary(1858-1944):英國作曲家,也是第一位重要的女性作曲家,曾因從事女權運動遭逮捕.她寫過六部歌劇:《幻想》(Fantasio)(1898)、《樹木》(1902)(The Forest)、最成功的歌劇的《沉船盜》(The Wreckers)(※Conifer 75605 51250-2(2))(1906)、她的最佳歌劇《水手長的夥伴》(The Boatswain's Mate)(1916)、《遊樂畫》(Fete Galante)(1923)、《真誠的協議》(Entente Cordiale)(1925).

●Sousa蘇沙, John Philip(1854-1932) :美國重要的軍樂作曲家,生平也寫作過輕歌劇一部El Capitan(1896)

●Spohr施波爾, Ludwig Louis(1784-1859):德國古典樂派與浪漫樂派過渡階段的重要作曲家兼指揮家,他是第一個使用指揮棒的指揮家,也是指揮華格納的指揮家.作品很多,其中歌劇有十部:重要的有其第四部歌劇的《浮士德》(Faust)(1816)、《采米爾與阿佐》(Zemir und Azor)(1819)、及其最重要的歌劇《耶松達》(Jessonda)(1823)‧

●Spontini斯蓬蒂尼, Gasparo Luigi Pacifico(1774-1851):義大利作曲家,被認為是
『大歌劇的奠基者』.華格納也對其推崇備至.在他1803年前往法國巴黎後,才
是他的音樂生涯的發跡之日.他的首部重要歌劇是Milton,而他最成功的歌劇是
La Vastale,接著他的同等成功的作品則為《費爾南德斯‧科爾特斯》(Fernard
Cortez)(1809) .另Olimpie(※Orfeo C 137862H(3))(1819), 《努馬哈爾》(Nurmahal)
(1822),Alcidor(1825),《艾格尼茲‧,馮‧霍亨施陶芬》(Agnes von Hobenstaufen)
也是其較重要的歌劇作品.

●Stamitz施泰咪茨, Carl(1745-1801) :捷克的小提琴家兼作曲家,是曼海姆學派音樂家約翰‧施泰咪茨(Johann Stamitz)之子,作品種類很多,寫過兩部歌劇,但音樂部份皆失傳.

●Stanford斯坦福, Sir Charles Villers(1852-1924):愛爾蘭作曲家,是英國現代名作曲家沃恩‧威廉斯及亞瑟‧布利斯之師,也受過爵位,是英國現代音樂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很少流傳,寫作過歌劇十部,其中的《奧布賴恩警官》(Shamus O'Brien)(1896)較著名.

●Stenhammar施丹哈默, Wilhelm(1871-1927):瑞典作曲家及指揮家,曾于1925年任斯德哥爾摩歌劇院指揮,作品中以管弦樂較著,但也寫作過歌劇兩部.

●Still斯蒂爾, William Grant(1895-1978):美國第一位知名的黑人作曲家,作品以管弦樂為主,寫作過歌劇六部,其中以海地為背景的《多事之島》(Troubled Island)(1928)為著名,作品有新浪漫主義的色彩.

●Stockhausen斯托克豪森, Karlhelnz(1928---) :德國最著名的現代電子音樂大師,在歌劇化的作品只有Licht連環劇一劇,共有七部,以每天演出一部.而只有其中兩部被公演過,是Donnerstag(星期二)(1981)以及Samstag(星期六)(1984).

●Stradella斯特拉德拉, Alessandre(1644-1682):義大利作曲家,是早期拿坡裡學派的重要歌劇作曲家,平生寫過不少歌劇及間奏曲及器樂或聲樂曲,但,反而是他的風流韻事(和有夫之婦私奔,差點被暗殺)被後來的弗洛托寫成歌劇《亞曆山德羅‧斯特拉德拉》(1844)而遺臭後世.[上冊終]

(:莫札特及羅西尼的介紹於下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o 的頭像
    lino

    乘著Youtube歌聲的翅膀 (各類音樂/崑曲/歌劇/戲曲/中國音樂史部落格)

    l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