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楊蔭瀏的《中國古代音樂史稿》讀後

 

呼風喚雨的楊蔭瀏的《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以廣收文字資料來談書面的音樂,在文獻收集及整理上自有一番貢獻,但僅只於此,在重要的中國音樂的問題上,這本書全都談錯了。

 

如對於中國周朝的雅俗樂,誤把以詩經為文本的雅樂的國風當成了俗樂而大談特談,使上古的音樂史完全談走了調。

 

談到中古的清商三調時,連所謂古書裡的直笛的『哨吹』的定義皆因未查明古籍,而信口否定了有關荀勖笛律的沈約《宋書》裡的音階與哨吹有關,而自我作主之下,把荀勖笛律的音階搞錯,進而連清商三調裡的音階也因沒有熟讀荀勖當日笛律和當日的俗律差一音的誤差,於是清商三調的音階全部搞錯。

 

在談到燕樂二十八調時,又文抄造假的王光祈《中國音樂史》裡關於燕樂音階,而未覆核一遍王光祈的立論裡的騙局,而且對於所謂南宋的蔡元定的自己的想法的《燕樂書》當成唐宋燕樂的史實,於是燕樂二十八調的論調全誤。

 

而談到了元曲,又不去查明古籍上載明元曲是『依腔填調,一字不易』,即每一曲牌都是固定的唱腔,一曲牌即一歌曲,也不明元曲到了明代,己非元代的元曲,而是明代的元曲,早期是宮調移易,到了崑曲興起,不但崑化,而且更是每一曲牌形成各種變體,此點不清,於是大談元曲(其實是清初起留下的明末清初的當時己變形的北曲唱腔)是隨心自由作曲,而致論述全誤。

 

而談及崑曲時,竟完全不知道崑曲的訂腔原理,是如吳梅指出的『聲既不同,工尺自異』,即,每一字所對應的頭腔是隨陰陽八聲而調整原有固定唱腔的旋律的,於是亦大談崑曲是自由作曲,而致論述全誤。

 

是故,此書的價值,從解決中國音樂史的大問題而言,全無幫助,反而越理越失實,故需對其書中的隻字片面皆需嚴格審視及再探討,而不可存有拾到藍裡的都當成了菜,而走上毫無保留的頌讚及接受,不然,只對中國音樂的研究上走上人人不樂見的文抄及偏差。楊蔭瀏的此部着作,有著其局限性如此巨大,讀此書的學者豈不要慎之且慎。至於以上所提到楊蔭瀏書中對於中國音樂上的重大問題的草率立說的錯誤,己有《天祿閣曲談》一書,全部都詳加剖明而公諸於世了,有心的讀者自可一讀。(劉有恒,台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