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崑曲音樂結構分析提綱(一)

前前言

這裡所定義的『崑曲』,指的是崑曲的南曲,而不含崑曲裡的北曲。因為,崑曲的北曲,雖源於元代的元曲,其初為燕樂二十八調,每一曲牌皆固定唱腔,而係宋詞依腔填詞之續,惟明初以來,工尺七調大行,元代的北曲,至明代於崑山腔興起以前,己經因宮調自由上下而不復燕樂二十八調之初(詳見明代託名祝允明的《猥談》:『一時高下隨工任意移易』),但仍是快口唱過,依腔填詞,一定不易,一如嘉靖年間黃佐《樂典》所言。

而至南曲的海鹽腔盛時,北曲更因世好南曲新腔而呈現不振,到了南曲的崑山腔勃興,則不但北曲大多數曲牌廢唱,且連唱腔亦皆完全自由配字,連各曲牌的腔亦常產生了變腔,不再各曲牌皆定腔,其中之格範雖猶可於《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尋繹一些,但亦未盡得索解,一如沈寵綏《度曲須知》指出,明末的北曲是找不到唱腔與用字的陰陽四聲間的關係,皆更為依變腔而自由填入想填的詞。

這種演變,乃因崑曲以南曲為主,北曲的自由演變,復加崑化如沈寵綏等所指出,則唱腔中更添加不少柔靡的音符,於是崑曲裡的北曲乃與崑曲重心的南曲之格律全然相異,不在本文的討論之列。其詳請另參筆者的《集粹曲譜》《天祿閣曲譜》及《天祿閣曲談》等著作。

前言

崑曲音樂的音樂結構,指的是崑曲(如前所說明,于本文中僅指崑曲裡的重心的南曲)的每一曲牌唱腔音樂的結構。

而談到此,則最重要的觀念必須先說明,即,南曲裡的崑曲,源于像是張鳯翼、魏良輔、梁辰魚等人把當時的南曲的海鹽腔加以『新聲』化,而南曲如同北曲,而更如同宋詞,如同更早期的樂府詞,或更早的詩經,都是一如中國傳統的以樂與詞是兩分的傳承,即,樂工傳承。因為,音樂在中國傳統中,是掌於樂工之手。寫詩、詞、曲的文人,通常都不能自己把詞作配上唱腔,則常結合的樣式,即,先由樂工寫就了曲子,再由一位稍通樂的文人,用自己的想法,用一個字去配一個現成的音符,從詩經、宋詞到南曲,都是同一方式(沒有於此包括樂府詩及曲子詞,因沒有直接證據),而元曲則因明人黃佐有提到直到明初的元曲仍是『快口唱過』(而明末沈寵綏言『凡種種牌名,皆從未有曲文之先,預定工尺之譜』、『皆有音無文,立為譜式』、『每一牌名,制曲不知凡幾,而曲文雖有不一,手中彈法,自來無兩。』)故亦元曲亦一字配一音。崑曲也是一字配一頭腔,即指,同一崑曲曲牌或不只一種板式,于快板時的一字配一音,到了慢板時,則必須於一字一音後,再填充音符,以補足增加的時值,不致使樂曲拖長而呆滯,這些于慢板時各頭腔後添加的音,可命之為『裝飾行進腔』或『轉音』。

但從依腔填詞此一詞曲成樂方式,唱腔原則上都是固定的,我們從今存南宋詞人姜白石的歌曲集裡,其同詞牌兩闋詞,基本上唱腔固定,及南宋末張炎的《詞源》指出宋詞每一詞牌都有『一定不易之譜』,即亦有明文知之。而元曲也是『依腔填詞,一定不易,以便快口唱過』(明代黃佐《樂典》),皆知元代元曲的每一曲牌的唱腔是固定的一首歌曲的旋律一般,亦如宋詞。而又由明末沈寵綏指出,當日戲場的崑曲戲工的唱崑曲的,崑曲是『一曲牌,只一唱法,初無別樣腔情』,即,崑曲每一曲牌的唱腔也是固定的,故崑曲也是原有固定的唱腔存在。

但是,崑曲獨異於前代的依腔填詞的詞、樂結合法,乃是只有到了崑曲,於是進化到了必須將其唱腔,和用字的陰陽四聲(平上去入)結合起來,而且漸漸細緻到陰陽七聲(陰平、陽平、陰入、陽入、陰去、陽去、上聲),其一字對一音之初的那個頭腔,即所配的字對應的第一個音,必須配合陰陽七聲而調整其音高,如為慢板,則原先的那個在頭腔後的裝飾行進腔,也需配合修改以呈級進。此是其前的南曲,不管是宋元南戲,或明代崑曲之前的海鹽腔,都皆為固定唱腔,不隨用字而改變唱腔,即,其前的所有依腔填詞的韻文,含早期的詩經,到了宋詞、元曲、南曲,皆不依用字的陰陽四聲或平仄不同而改變唱腔,這是因為,唱腔是由樂工早就寫就了的。

只有到了崑曲,則首先有字聲變,則唱腔會改變的曲腔關係產生,此即吳梅所指出的『聲既不同,工尺自異』。但崑曲這種改變,是在崑曲的各曲牌的固有定腔(本腔)上進行『微調』的工作,並不是什麼『依字聲行腔』;而且,每個字的陰陽七聲的不同,造成每個字的唱腔的頭腔必須調整,亦造成部份連接的裝飾行進腔隨之調整,以密切連結,所以一定不會產生有什麼不變的『主腔』,此所以,世之所謂有『主腔』或『依字聲行腔』,都是雖有心求知,但惜未通曲理者的臆想而己。


一旦吾人知道,崑曲的每一曲牌,有其固定了的原本固有的定腔(本腔),於是,吾人就知道,崑曲的音樂結構,必不能從分析崑曲每一曲牌的『構成腔調的音素。。。字音的構成、聲調之配搭、韻腳的佈置、句長、音節形式、複詞結構、詞句結構、意象情趣的感染力等八項』(曾永義:《論述京劇流派藝術的建構》,2008)去著手,那些如有可用性,也是只能行之於南北朝齊、梁以來的非依腔填詞,而純為了吟誦之用的詩去試論一下或始有成立之可能性,亦不能用於依腔填詞的『聲詩』(即入樂的詩,指曲子詞)。

因為,宋詞、南北曲,含崑曲之本腔,皆每一詞、曲牌為固定唱腔,而腔調所以與戲曲無關,以民歌《茉莉花》為例,先有了《茉莉花》唱腔,於是北方人用北方話唱,也是唱《茉莉花》的旋律,而蘇州人用蘇州話唱,不也相同唱一樣的旋律,不會因為蘇州話的陰陽八聲與北方普通話只有平上去三聲,就會因而唱出了不同的腔調出來,仍是相同一樣的工尺。所以依腔填詞的詞曲,都是無所謂因腔調影響唱腔,也就是說,樂工先寫就唱腔,而後文人填詞的詩、詞、曲,一概都是相同的腔調,不會有什麼『腔調有別,乃因方言語言旋律各有特質』(同上引)。因為樂屬樂工階層,樂與詞分家,詞屬文人的古中國的史況,故長年以來戲曲界有所謂腔調之說,流洐不熄,實甚有害于詞曲之樂學的昌明。(未完待續)(劉有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