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失唱了二千多年的貴族之歌:詩經

詩經三百零五篇,出自先周到東周的春秋時代之間的幾百年間。只要有中國歷史深厚的基礎知識者,都會知道的常識是,當時只有貴族有受教育的權利,庶人平民沒有知識,也不認識字,沒有寫詩的能力,就算有幾句隨口哼唱,也都是有限辭彙,也不能像詩經的鍛字練句還帶韻脚,因此詩經依當日的歷史事實下,即明明白白即知,都是成之於各級貴族的手中。

到了春秋時代,這些由壟斷知識的貴族寫成的詩經三百篇,己經都配有了雅樂的配樂,成為周天子的雅樂(即《左傳》指出的『周樂』,包括詩經的十五國風、雅、頌),所以後來孔子聽到詩經的雅樂,稱譽是『思無邪』,因為都是雅正的雅樂。

而且,從孔子的時代之不久前,才開始有了私人講學,庶人平民才有了受教的可能,孔子也因其代表性及影響力,而被後人稱頌為『萬世師表』,就因為孔子時代使平民開始有了知識的可能性,而中國的平民,此後才有寫詩的可能性,但詩經,早在孔子時代之前就己寫成了,那時候的平民還不具文學能力及文筆,因為是一字不識而被棄於教育體制外的棄民。

孔子的那個時代,周朝封建的貴族統治制度的禮崩樂壞,及平民的受了教育,具有文學的素養,才於是出現了異於貴族的詩經三百篇的『鄭衛之音』的民間民謠及流行歌曲,到了戰國時代,更是民間民謠及流行歌曲大盛的時代‧以《詩經》為文本的雅樂,被稱為『古樂』,而那時的流行的民謠及流行歌曲,就被稱為『新樂』。

雅樂的詩經,由貴族寫成並由貴族的太師配成雅樂的音樂,從秦始皇統一後,就失傳多數,到了漢朝之後,都己剩下少數幾首還存世,沒有數百年後全都亡盡。所以,周朝的詩經的雅樂,只傳唱了周朝幾百年,而且還只在西周到東周春秋時代為主要傳唱的幾百年內。之後,二千多年,詩經此一貴族之歌曲總集,其唱譜,全都失傳一盡了。(劉有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o 的頭像
    lino

    乘著Youtube歌聲的翅膀 (各類音樂/崑曲/歌劇/戲曲/中國音樂史部落格)

    l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