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貴族讚美周公的《麟之趾》一詩
詩經《國風‧周南》的第十一首《麟之趾》全文如下:
『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
《文選》王融《曲水詩序》的張銑注指出:『麟趾,美公族之盛也』。而此詩裡用了『公子』、『公姓』、『公孫』意義不同,乃指這位被稱頌的『公』(最頭等的貴族,如周公、召公)的子孫,從『子』到『姓』到『族』無限繁衍昌盛。因為,『子』指兒子輩,『姓』如《禮記‧喪大記》所說『卿大夫父兄子姓立於東方』的『姓』字同義,東漢鄭玄的注指出:『子姓,謂眾子孫是也』,所以『公姓』即指這位『公』的眾子孫,尤其指孫輩,而『公族』的『族』,即詩經的《魏風‧汾沮洳》的毛傳所指出的:『公族,公屬也』,即,指的是『公』的同族人,包含了那些曾孫等輩分。
有關此詩的作者,一般都認為是位貴族。如程俊英《詩經新注》(1999)指出:『詩的作者以贊嘆的口氣贊頌他們,可見他也是一個貴族。』《周南》把此首詩擺在最後一首,一如《毛詩序》說:『《麟之趾》,《關雎》之應也。』即周皇室編此官修貴族子弟教材的《詩三百》時,於《周南》的開頭,就置放人生要事,即古人所謂的人倫之始的異姓的愛慕的《關睢》,而以貴族被人頌讚子孫繁盛的《麟之趾》,說明了貴族要行德,所以可以昌盛下去。
《詩經》就是周天子對於各級貴族子弟的人生教科書。後世有人為了某些目的,把詩經裡的一些語句來附會人民受不了暴政之苦,就完全和周統治者編此官修的教材《詩經》之旨背道而馳,一定不是《詩經》內容的原意,試想,哪一個希求萬世一系的統治階層,會編定陳列自己暴政統治的罪狀,要人民揭竿而起的教材。這些編定於此一官修教材《詩經》的內容,是舉了一些由於貴族對人民不好,所以受到國人或庶人的抱怨,甚至也是遭致這些貴族封國滅亡之下場等,這些反面教材只是拿來要求貴族子弟,日後自己當政要引以為誡的『風』(諷、刺),這就是詩經這本官修教材,竟也會舉了一些貴族忘了保民,而逞己私慾等劣行的反面教材在內的原因。後世有人為了某些目的,而大作《詩經》都是描述周代奴隸統治之下,奴隸受不了暴政之苦的文章,亦見一些所謂的學者專家的不學無術,却來臆論詩經,而公然招認自已的無知及才疏學淺、誤人子弟而己。
因為,這是一首讚美『公』的詩。所以,古之釋此詩者,或指頌美『文王』的子孫,也有指是頌美『周公』或『召公』的,如果以文意來看,當然不是身為天子的文王,而是身為『公』的『周公』或『召公』,而因為編於《周南》而不是《召南》,說不定此詩正乃下級的貴族們頌美周公的讚美詩,較符合周代封建制。(劉有恒,取材自《天祿閣曲談》,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