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毛詩》是西漢成帝時徐敖偽造,乃偽孔門詩論
———從《孔子詩論》論〈關雎〉證《毛詩》非孔門正傳(下)

下篇小引

本文上篇〈《毛詩》是偽孔門詩論———從《孔子詩論》論〈關雎〉證《毛詩》非孔門正傳(上)〉一文,從《孔子詩論》論〈關雎〉證魯詩才是先秦孔門詩經傳承的正學,而於西漢傳詩經的申公正是孔門詩學真傳人,《毛詩》及《詩序》都是背於孔門聖傳的野狐邪教之說,是偽孔門詩論。

而於此一續前之下篇,論所謂劉歆口中的毛公的《毛詩》是脫胎自三家詩內韓詩而來,是西漢成帝時徐敖偽造,最為晚出。



七、韓生並非因治韓詩而為孝文帝博士,劉歆、趙岐皆謊言騙世

韓詩的源流,最有權威性的敍述在《史記儒林列傳》內:


『韓生者,燕人也。孝文帝時為博士,景帝時為常山王太傅。韓生推詩之意而為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淮南賁生受之。自是之後,而燕趙閒言詩者由韓生。韓生孫商為今上博士。』司馬遷不但介紹了韓詩的源流,並且也指出韓生的孫子韓商是其同時代的漢武帝時的博士。

韓生為博士於孝文帝時,比齊詩的轅固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還更早,而此位韓生,是『燕』人。燕趙之地自戰國,歷經秦朝,到了西漢都仍都是方士及談天衍的儒生的出處地。韓生說詩,不但寫了《韓詩故》這樣訓詁詩經的文字,而且又『推詩之意而為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其內傳今佚,而《韓詩外傳》今存,但亦非原貎。但還是可以看出,韓詩在推衍詩旨時,仍是燕方士一派,而其言竟成為後來如司馬遷所說『燕趙閒言詩者由韓生』,燕趙一地方士流的儒生由韓詩從而轉出後來的《毛詩》一派,且聽分解來。

而且,司馬遷言韓生於孝文帝時為博士,但沒有言他是因著治詩而為博士。蓋韓生並不是因為治詩而為博士。孝文帝時沿秦制,所立博士並非專主一經的博士,而是備位的博士,當作帝王的參謀。韓生不因著治詩而為博士。以其燕人出身,很有可能是孝文帝所好黃老刑名之術的博士,此正為燕人所慣的黃老方士談天衍的學行一派。

所以西漢哀帝時,劉歆因為太常博士反對立『左氏春秋及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皆列於學官』而寫信責備太常博士的書信裡,所言文帝時:『天下眾書往往頗出,皆諸子傳說,猶廣立於學官,為置博士。』並非事實,後來東漢趙歧於《孟子題辭》裡所言:『孝文皇帝欲廣遊學之路,《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皆置博士,後罷傳記博士,獨立五經而已。』乃趙岐依劉歆該書信,自推敲之辭,並無其他可信度的史料憑證,而且還不合於文帝時博士之立如秦制非專主一經及想像劉歆講文帝有立諸子傳說的博士,但武帝只有五經博士,於是推測,諸子傳說的博士於武帝時被裁撒了,皆妄上加妄,不可為訓。而且說,獨立五經而已,依《史記》,知景帝時轅固生以治詩為博士,則詩經於景帝時先主為博士,獨立五經有個先來後到的程式,並非一次就『獨立五經而已』。故可見趙岐之說屬胡謅,被後人引用到爛,可惜哉,離學問之道實遠哉,前人談經學史之書不可信者居多,以文抄公遍各學界之故。按,到景帝時,齊人轅固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始為與治詩有關初立之博士。而韓詩的初立博士,亦在於武帝時,韓生之孫韓商被武帝立為韓詩博士。

八、所謂的毛公實乃子虛烏有的人物,靈感取自《王禹記》———毛詩偽造於成帝末年,毛詩不姓毛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書目裡,於樂類有列出『王禹記二十四篇』,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裡添加了說明文字:『六國之君,魏文侯最為好古,孝文時得其樂人竇公,獻其書,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樂章也。武帝時,河間獻王好儒,與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以作樂記,獻八佾之舞,與制氏不相遠。其內史丞王定傳之,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時為謁者,數言其義,獻二十四卷記。劉向校書,得樂記二十三篇,與禹不同,其道浸以益微。[1]

竇公此一魏文侯時樂人,竟可以活兩百多歲到西漢文帝時獻了樂書,一查年代,即知係謊言騙世,出於班固之口。又說,武帝時河間獻王獻八佾之舞,按,即指其獻了雅樂,雅樂之舞是八佾,故班固稱八佾之舞,即指獻了雅樂,但,一如吾人於〈談《漢書》是偽史大本營的緣由--------西漢沿秦制輕視史官造就有心人造偽史,班固又十足文抄〉一文裡指出了,《漢書禮樂志》明寫成帝時,王禹弟子宋囑,上書言河間獻王的雅樂河間樂時,朝廷的大夫博士平當附和著,說:『河間獻王聘求幽隱,修興雅樂以助化。時,大儒公孫弘、董仲舒等皆以為音中正雅,立之大樂。春秋鄉射,作於學官,希闊不講。故自公卿大夫觀聽者,但聞鑑鎗,不曉其意,……河間區區,不國藩臣,以好學修古,能有所存,民到於今稱之』,想要提倡所謂河間獻王的雅樂,即所謂的河間樂,而當時在朝廷的『公卿』,說此事『久遠難分明』。

因為西漢依秦代輕視史官之制,不立史官,故成帝時在朝官員無史料可查,也於朝廷不存在有河間雅樂,故否定宋囑所謂武帝時河間獻王獻了雅樂的存在。而班固依然在《漢書》裡偽造《史記》所未記的河間獻王獻雅樂及獻書等事,和其《漢書禮樂志》此處上引所記完全抵觸。河間獻王來朝並未獻雅樂,則班固於《漢書》裡偽造河間獻王獻雅樂此事,自己打自己一個大嘴巴。則看一看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裡添加了說明文字:『六國之君,魏文侯最為好古,孝文時得其樂人竇公,獻其書,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樂章也。武帝時,河間獻王好儒,與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以作樂記,獻八佾之舞,與制氏不相遠。其內史丞王定傳之,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時為謁者,數言其義,獻二十四卷記。劉向校書,得樂記二十三篇,與禹不同,其道浸以益微。』即知『獻八佾之舞』為謊言,不止此也,這整段文字都是謊話連篇。再比對《漢書禮樂志》所言,成帝時王禹弟子宋囑上書求立河間獻王雅樂,說王禹世代受河間樂,可見王禹並未『獻二十四卷記』,如果王禹其人以其為成帝謁者的身份獻上成帝二十四卷記,那麼他自己就可以對成帝進言立河間雅樂,為何是到後來由弟子宋囑出面講,隔層紙變成隔層墻。依常情推斷即知,不合常情即偽情亦熾。而且還改稱《樂記》,實則班固在《漢書藝文志》書目列為『王禹記二十四篇』,而於各略文字說明成了是『獻二十四卷記』,而且言內容是『武帝時,河間獻王好儒,與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以作樂記』。並且還為了圓謊,再偽造『六國之君,魏文侯最為好古,孝文時得其樂人竇公,獻其書,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樂章也』。也就是指『王禹記二十四篇』裡就有『周官大宗伯之大司樂章』。所以朝廷會有『王禹記二十四篇』。按,此書可能晚至宋囑時代以後儒者偽撰,被班固收入《漢書藝文志》內,並胡謅以上一段文字。劉向根本未見『王禹記二十四篇』,如果有見,為何未整合或說明,一如其《別錄》裡把《樂記》二十三篇的各篇名稱皆錄出。而且,依班固意,則所謂『王禹記二十四篇』實無價值,因為,只是『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以作樂記』。不過,班固於此提出了『毛生』卻使毛公及《毛詩》的公案大白天下的自白書。

『王禹記二十四篇』內容,可能應有提到河間獻王及毛生為此書作者之言,故班固採之。即可知,『王禹記二十四篇』內容所提的河間獻王時的毛生,對於造偽毛詩者,是一個靈感的最終來源。為何此一偽造毛詩的西漢某儒生,會採毛公及毛詩之名,就是見到了『王禹記二十四篇』裡提到的毛生,於是將此一毛詩定位於河間獻王時的其僚屬的毛生。『毛生』是年輕之稱,『毛公』則是年老之稱。則此位偽造毛詩的儒生,其偽造年代比『王禹記二十四篇』晚上多年了,所以『毛生』老成了『毛公』。

劉歆於哀帝時整理成《七略》,對毛詩評語不佳,說:『又有毛公之學,自謂子夏所傳。』(按,其中有『而河間獻王好之,未得立』一語,係班固所添),此時毛詩問世未久,劉歆也於中秘未見毛詩的古文版本,故不信;且其家學為魯詩一派的其先人楚元王詩,所以對毛詩完全沒有好感,直接拆毛詩的台,謂其自謂子夏所傳,乃天大謊言。毛詩明明只有今文版本的自說自話,卻說是先秦子夏的謫傳。要知,劉歆的楚元王詩是與魯詩皆受教於浮丘伯,而浮丘伯才是先秦儒家荀子的真傳人,毛詩敢欺世說是子夏所傳,傳荀子詩論的劉歆又怎會瞧得起。


劉歆已見毛詩,而劉向未見毛詩,故其採中秘著作輯編成的《新序》《說苑》未有任何涉及毛詩之言,反而有不少魯詩的故事,故毛詩的偽造出世的日子,乃在成帝末年時際了。靈感來源取自成帝時代的偽書的『王禹記二十四篇』。

毛詩以毛公所創為號,要知,河間獻王時的毛生,乃『王禹記二十四篇』所偽造無中生有的人物,而毛詩取此無中生有的人物,因毛詩年代較『王禹記二十四篇』為後,毛生老成了毛公,故取毛公為號,圖個是與河間獻王共生的人物,拉上了河間獻王關係為目的。毛詩不是無中生有的毛生所著,當然毛詩不姓毛。真正作者是誰,只知是成帝末年是親見中秘所藏成帝期間出世的《王禹記二十四篇》的內容,並且可以於中秘見到惟一藏於中秘的《周官》的某官僚而已。

八、勾勒《左傳》共生體的《毛詩》的真正藏鏡人——徐敖


前言談《毛詩》的作者是親見中秘所藏成帝期間出世的《王禹記二十四篇》的內容,並且可以於中秘見到惟一藏於中秘的《周官》一書的某官僚。此人即《毛詩》的偽造者。而且,《毛詩》是《左傳》的共生體,依附《左傳》為綱所泡製出來的。此人必為傳《左傳》的人物。按,如果從內容真偽兼備的《漢書儒林傳》去考察。


《漢書儒林傳》所列出的毛詩傳承的偽譜系如下:
『毛公,趙人也。治詩,為河間獻王博士,授同國貫長卿。長卿授解延年。延年為阿武令,授徐敖。敖授九江陳俠,為王莽講學大夫。由是言毛詩者,本之徐敖。』

此《毛詩》傳承譜系是偽造的,真正只在說明瞭『言毛詩者,本之徐敖』。也就是說,當日所有談毛詩的,都是拿徐敖當個木鐸及先知。而此張偽毛詩傳承譜系,依班固所記的口氣:『言毛詩者,本之徐敖』,即知此張譜系是徐敖講的,他抄了下來。徐敖講有個毛公,當了河間獻王的毛詩博士,而他傳毛詩給貫長卿,而貫長卿傳給一個三個字的名姓的當過阿武令的解廷年,他是傳授給徐敖毛詩的老師。而且班固再偽造一個假傳承,說徐敖傳給了九江陳俠,而此人還當上了王莽的講學大夫。不過,《漢書》或《後漢書》裡,都找不到第二處在王莽新朝有個叫做陳俠的講學大夫的名姓,不只此也,所謂解延年也不見於《漢書》其他篇章內。

而有關徐敖,《漢書儒林傳》又列出他傳了《古文尚書》,其言曰:『孔氏有古文尚書,孔安國以今文字讀之,因以起其家逸書,得十餘篇,蓋尚書茲多於是矣。遭巫蠱,未立於學官。安國為諫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馬遷亦從安國問故。遷書載堯典、禹貢、洪範、微子、金縢諸篇,多古文說。都尉朝授膠東庸生。庸生授清河胡常少子,以明穀梁春秋為博士、部刺史,又傳左氏。常授虢徐敖。敖為右扶風掾,又傳毛詩,授王璜、平陵塗惲子真。子真授河南桑欽君長。王莽時,諸學皆立。劉歆為國師,璜、惲等皆貴顯。』

上引文內,班固講徐敖此人是『虢』地人,故稱他為『虢徐敖』,並於此講出此人的官銜是『右扶風掾』,而且說此人又傳了毛詩給王璜及平陵的塗惲子真,而子真又傳授給了河南桑欽君長。依此文上下文意,知王璜、平陵塗惲子真是徐敖的毛詩傳人。但依其偽毛詩譜系,徐敖的毛詩傳人不是九江陳俠嗎,該陳俠還當了王莽講學大夫,而班固在談古文尚書傳承假譜系時,又講王璜、平陵塗惲子真是徐敖的毛詩傳人,還說子真傳河南桑欽君長。偽言常自相矛盾而露饀,於此可見班固造偽的拙劣。或吾人另有恕言,此因班固下筆文法的拙劣,在談古文尚書傳承時,要露一手表示徐敖還傳了毛詩,以忽應那份毛詩偽譜系,而談其是傳古文尚書給王璜、平陵塗惲子真,子真傳古文尚書河南桑欽君長。那麼,班固《漢書》一書號稱難讀是有道理的,是班固下筆文法不佳,以致於如此處根本讓人摸不清文字的理路,《漢書》難讀是班固此人學問太爛之故。

經以上分析,知班固的此份毛詩偽譜系,出自一個傳古文尚書的徐敖之手,而傳給徐敖古文尚書的是從古文尚書譜系『庸生授清河胡常少子,以明穀梁春秋為博士、部刺史,又傳左氏。常授虢徐敖。』裡看出,是清河胡常。而此處又有文法混亂之處,依文意,河東庸生傳了古文尚書給胡常的少子,而胡常的少子因為明穀梁春秋而當上了博士及部刺史,而且胡常的少子又傳了《左傳》,下文即說『常授虢徐敖』。那麼,傳古文尚書給徐敖的到底是胡常呢?還是胡常的少子呢?而且是不是胡常的少子有傳《左傳》給徐敖呢?班固行文文法的拙劣,無與倫比的爛,此又得一證。或班固故意行文文法不順,於中售其偽譜系之奸。說不定徐敖亦是胡常的少子或胡常的《左傳》傳人。

但再看一看《漢書儒林傳》裡有關《左傳》的偽譜系:

『漢興,北平侯張蒼及梁太傅賈誼、京兆尹張敞、太中大夫劉公子皆修春秋左氏傳。誼為左氏傳訓故,授趙人貫公,為河間獻王博士,子長卿為蕩陰令,授清河張禹長子。禹與蕭望之同時為禦史,數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書數以稱說。後望之為太子太傅,薦禹於宣帝,徵禹待詔,未及問,會疾死。授尹更始,更始傳子咸及翟方進、胡常。常授黎陽賈護季君,哀帝時待詔為郎,授蒼梧陳欽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至將軍。而劉歆從尹咸及翟方進受。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賈護、劉歆。』

裡面沒有講到胡常的少子或胡常傳《左傳》,而且,此譜系分明為偽,東漢初年爭立《左傳》時,朝廷有人明講西漢及王莽時《左傳》無傳承且不立學官,而且,此偽譜系講蕭望之傳《左傳》又為欺世謊言,此吾人另有專文考辨之了。當然,所謂《漢書》謊稱平帝到王莽時左傳、古文尚書、毛詩、逸禮皆立學官,亦屬欺世偽事,此吾人另有專文考辨之了。

眾偽兼備的《漢書儒林傳》,隨便一摭拾,即滿目不堪的不能自圓其說的騙世瞎話,此班固於東漢中葉,古文經學感染之下,夥同古文經學家造古文經學偽史時的技倆。真相是古文經學左傳、古文尚書、逸禮及托古文經學左傳等而造出的毛詩,於西漢及王莽時皆未立學官,未設博士,此吾人在其他諸考辨文裡綜合得出的結論,還經學史一片乾淨土。而且毛詩到東漢初年才真正成形,成為搞后妃之德的那種德性。

再回頭談《毛詩》的真正作者,與《左傳》很有關連,《左傳》實只是作者依表面上的史事角度的猜度及記載,不能搞出微言大義,而古文經學家要建立理想國,從詩經裡建立就是一個學術建構的往古的聖人德化如同道家的道那樣,德化感天下人,德一如道之流行,從北到南國,從西徂東,往古周文王及周公的德如道家的道一樣,化之無形無味,天下人一律風雅之下,而風形草偃,就靠詩經裡去妄想了,於是《毛詩》的被偽造就有其必要了。《毛詩》依附著《左傳》而立,多採《左傳》的記事以入後人所稱的《詩序》,後人多拿《詩序》所記符合《左傳》以為《毛詩》及《左傳》必為信史,就上了當了。如《左傳》謂許穆夫人賦《載馳》一詩,《詩序》也抄《左傳》而講《載馳》一詩是許穆夫人所作。至於《載馳》作者是誰?《左傳》作者自說自話的猜度是不可為天下信。故可以相信,此位《毛詩》作者必為《左傳》迷,而後續造《毛詩故訓傳》的眾人都是兼修《左傳》及相信《左傳》的左傳迷。



那麼《毛詩》是何人偽造呢,吾人以以上各項史料綜合研判,就是徐敖。徐敖任右扶風掾,是京畿地的要官,可以親見中秘的內藏的《周官》及《王禹記二十四篇》。他也和《左傳》有關連,一如上論其師即左傳傳人。而且,班固明記『言毛詩者,本之徐敖』。當日毛詩的一切一切,全是徐敖一人講的,班固的毛詩偽譜系,也出自徐敖之口。那麼,徐敖見《王禹記二十四篇》內講河間獻王與毛生造樂記,於是借河間獻王為其木鐸,讓此一河間獻王之心腹的毛生,來編出符合周文王及周公德化的《毛詩》吧,並且敬稱其為『毛公』。並假造毛公成了河間獻王的博士。而且也需要一併提升一下附會之本的《左傳》,也讓一位趙國貫公被河間獻王立為左傳博士。不過,貫公當上河間獻王的左傳博士一事,偏偏被劉歆露底了,原來劉歆在移書讓太常博士書裡指趙國貫公等都是『傳問民間,則有魯國柏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同,抑而未施。』裡的民間的人物,而且左傳還是民間的『遺學』,如果河間獻王真立了左傳博士,那麼,左傳就是河間地的顯學,而且顯於天下一時一地了,何至於一直都是『民間』的『遺學』呢?



八、所謂劉歆口中的毛公的《毛詩》是脫胎自三家詩內韓詩而來,最為晚出


徐敖偽造《毛詩》的靈感,更來自於韓生的韓詩。


《韓詩外傳》卷五內有言:『子夏問曰:「關雎何以為國風始也?」孔子曰:「關雎至矣乎!夫關雎之人,仰則天,俯則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紛紛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龍變化,斐斐文章。大哉!關雎之道也,萬物之所繫,群生之所懸命也,河洛出圖書,麟鳳翔乎郊,不由關雎之道,則關雎之事將奚由至矣哉!夫六經之策,皆歸論汲汲,蓋取之乎關雎,關雎之事大矣哉!馮馮翊翊,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子其勉強之,思服之,天地之間,生民之屬,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嘆曰:「大哉!關雎乃天地之基也。」《詩》曰:鐘鼓樂之。』

徐敖見韓詩外傳裡有這一段文字,裡面把關雎胡天胡地談成了像是道家的道或易經的陰陽,周流天下,成了天地之基。成就了徐敖建立《毛詩》野狐禪體系的靈感來源。韓生出生於古來方士之地的燕趙之地,其說自有其承續燕趙方士之上天入地的暇說。而且,韓生亦為易之權威,見於《漢書儒林傳》所載。

徐敖偽造《毛詩》,自謂是子夏所傳,出處即在於上引之《韓詩外傳》,徐敖見《韓詩外傳》內有子夏問孔子關雎之道,假托的孔子的出儒入道及易經的大哉答。於是認為自已得了子夏之傳,發揚光大之,故自謂子夏所傳,乃出自於《韓詩外傳》之明證及自白。


八、毛詩源出於韓詩,即知古文經學所崇《毛詩》為非孔門的偽儒學野狐禪

毛詩一如上述,源出於韓詩,係成帝時徐敖所偽造,即知古文經學所崇《毛詩》為非孔門的偽儒學野狐禪。

後按,李山於〈《詩經》研究的新材料:《孔子詩論》〉一文裡又有一段文字實值得詩經及經學界去慎思明辨而放棄一向多以抄書為業的抄書匠抄抄《漢書儒林傳》偽敍述而論學的工夫:

另一種情況則證明傳統對某些詩的解釋是錯的,典型的一例是《周南·漢廣》。《詩論》評此詩說:“《漢廣》之智,則知不可得也。……不攻不可得,不亦智恒乎?”古文家解此詩,說是南方人因受文王之化,“無思犯禮,求不可得也。”今天解詩雖不信“文王之化”,但還是順著“求而不可得”的思路把它解為愛情詩。實際從古文家起,就理解反了。順著《詩論》“不攻不可得”去讀詩,原來詩篇是教導人們不要去追求漢水一帶的“遊女”,反復詠歎漢水之廣,不可“泳”、不可“方”(鳧水),實際是警示人們,無端追求漢水遊女有滅頂之災。再檢古代有關《漢廣》文獻,發現西漢今文家舊說中仍保存著“不攻不可得”的遺意。《韓詩外傳》中有一則鄭交甫漢水遇神女的離奇故事,正是解《漢廣》的。仔細推敲這則故事,又發現今文家實際是在以鄭交甫的故事,印證並強化《甘棠》詩篇中的教誨。鄭交甫的遭遇,不是詩篇本事,而是說《詩》的一個例證。“外傳”的作用當正在於此。今文家興于漢初,還多少保存了先儒說《詩》的法門。古文家興於兩漢之際,上文提到《毛詩序》有雜抄三家之嫌,其對《漢廣》解釋所以與孔子之意全悖,就在於它存心去講“教化”,所以在抄時,遺棄了不少古說。這似乎也透露出今文向古文遞變的軌跡,今文家是設法印證、強化詩篇內容,為的是“宗經、征聖”;而古文家則乾脆把古代詩篇本身當作古人已經受過聖賢教誨後的製品了。』(劉有恒2017.10.28筆於台北)

 


[1] 按,《漢書藝文志》依班固於志前引言指出是將劉歆的《七略》『今刪其要,以備篇籍』,其實,不論於各略或書目,都有更改及自添的內容,此吾人另有專文考辨。而《漢書藝文志》成於班固之手,而假劉歆之名,而行添偽之實,以附合其同聲一氣的古文經學派的造偽活動,今《漢書》裡凡言及河間獻王及『毛詩』、『周官』者皆班固所添偽,劉歆及王莽於詩乃劉歆之先楚元王詩一派,對毛詩全無好感。且劉歆於周官全無興趣,偽周禮只是附合於王莽之所好。劉歆就是對於左傳及古文尚書、逸禮有興趣,從其〈移讓太常博士書〉裡即可分曉,完全不提毛詩及周官。故班固於《漢書》裡插入古文經學的偽立偶像的河間獻王獻雅樂,獻樂書或周官、毛詩等全屬偽說,此吾人另有專文考辨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o 的頭像
    lino

    乘著Youtube歌聲的翅膀 (各類音樂/崑曲/歌劇/戲曲/中國音樂史部落格)

    l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