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魏洪洲先生釋解南曲『仙呂入雙調』的成因
~兼談對《陳、白二氏《九宮譜》《十三調南曲音節譜》考原》一文的我見

一、前言

魏洪洲先生在2015
年第二期的《社會科學輯刊》內發表了《陳、白二氏《九宮譜》《十三調南曲音節譜》考原》一文,在該文裡,他考證了明代嘉靖年間蔣孝所提到他從陳、白二氏那兒得到了《九宮譜》《十三調譜》,此二譜向被學界視為是迄今最早的南曲譜。而魏先生考察後,認為二譜皆非所謂的元朝天歷年間的曲譜,而是明初人所作。而《九宮譜》以元雜劇的五宮四調(正宮、中呂、南呂、仙呂、黃鐘;越調、大石調、雙調、商調)依樣葫蘆;而《十三調譜》則是以金代的董解元的《西廂記》的六宮八調(正宮、中呂[宮]、道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越調、大石調、雙調、小石調、商調)依樣葫蘆。按,魏先生在此文裡,不少引經據典能注意到人所不能注意到的,令人佩服。

如:證明陳、白此二譜為音樂譜:不像明代王驥德《曲律》裡指出的:『僅有其目,而無其辭』(青木正兒
《中國近世戲曲史》、錢南揚〈論明清南曲譜的流派〉一文襲之),或周維培《曲譜研究》還取名為『調名簡譜』,而魏先生認為《十三調南曲音節譜》的『音節』即是表示此譜乃『聲音節奏』有關。而且此譜內又有提到如【風淘沙】曲牌是『字雖與【綠襴踢】同,而調則不同』;【四邊靜】曲牌是『此曲自大石調來,故音高。【刮地風】同,而腔調則不同也』;【綠襴踢】曲牌是『此曲自中呂來,故音低』。按,魏先生指《十三調南曲音節譜》是『南曲音樂譜,本為指導曲師度曲和歌者演唱之用』是也,但《九宮譜》的證據則尚嫌不足。而有關《十三調南曲音節譜》的產生時間,魏先生舉其內的“尾聲格調”裡竟如【情未斷煞】有『衷腸悶損尾文是也』;【尚按節拍煞】有『新篁池閣尾文是也』;而『衷腸悶損』、『新篁池閣』都是出自於元末明初的高明的《琵琶記》裡的曲辭,而三句兒煞】又有『春容漸老尾文是也』,而『春容漸老』又是元末明初李景雲《西廂記》裡的曲辭,那麼,像是青木正兒猜是元代,錢南揚及周維培猜是南宋,則就被魏先生舉明證推翻了。

二、魏先生破解南曲『仙呂入雙調』的成因

南曲為何出現了不論燕樂二十八調或雅樂八十四調裡都沒有影子的『仙呂入雙調』。魏先生一舉摧破三種前人的說法。一是如陳多、葉長海
在《王驥德曲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一書裡的“轉調說”,認為仙呂調,是以夷則為宮,仲呂為羽的羽調式;雙調是夾鐘為宮,仲呂為商的商調式。這兩種調式的主音同為仲呂,在管樂器在三度間半音位置遊移不定時,使仙呂調遞變為雙調,因而並入雙調,就是仙呂入雙調。二是如周維培的“犯調說”,認為『仙呂入雙調的產生,與犯調有關。該宮調所轄曲多為雙調與仙呂所犯後出現的新調,在長期使用中逐漸與雙調或仙呂分雜,成為一個約定成俗的新類別』。三是洪惟助《崑曲宮調與曲牌》台北:國家出版社,2010一書內的“轉調集曲說”認為『由於仙呂調與雙調主音相同,調式相近,可能在風格、韻味上亦相近,所以產生轉調、集曲』,魏先生認為『此說實為上述兩種觀點的綜合』。魏先生提出觀點駁論以上三種說法,而指出了一種新看法,是『訛誤所致』,他指出,《九宮大成‧凡例》裡就指出了是『訛傳』,按,仙呂入雙調初見於蔣孝的《舊編南九宮譜》,而魏先生指出了:

『細查《舊編南九宮譜目錄》,全譜所錄近500
章牌調中,【桂花遍南枝】是唯一由仙呂和雙調曲牌相犯而成的牌調,而“仙呂入雙調”的標相恰好與之緊鄰』,『蔣孝在抄錄過程中,可能發生了奪字,而誤將注釋“亦入仙呂,亦入雙調”作“仙呂入雙調”。並且標在【桂花遍南枝】之前,遂誤作一個新的宮調』。按,魏先生的論點是也。

按,仙呂宮和雙調的聲情是截然不同的。仙呂調高,而雙調低,風格、韻味上截然不同;一常用小工調,一常用正工調。當形成集曲時,
因為二者其真正的調式並不是燕樂二十八調的調式,而是南曲有其名而無其實的調式之下,以致於因為仙呂宮和雙調的調式的真相由於不是『調式相近』,而是相差很遠所以形成『集曲』時,往往後者必須移調式,故根本沒有『風格、韻味上亦相近』可言的。

三、美中之不足


不過,吾人認為,魏先生談此二譜都是明代成書,吾人同意,只是是不是真是得到明代,南曲始因為明初人崇尚元曲而才開始模仿北曲排比宮調。吾人反對之,按,吾人已有〈唱賺比諸宮調進步及南戲是唱賺的劇化及南戲已成南宋民間戲曲重心〉文談到就在南宋時,已流行弦索賺曲,而且唱賺一如元初的《事林廣記》裡的唱賺實例的牌子,都已有宮調,如《圓社市語》〔中呂宮•圓裡圓〕一套,由【紫蘇丸】【縷縷金】【好女兒】【大夫娘】【好孩兒】【賺】【越恁好】【鶻打兔】【尾聲】詞牌組成,而這些南宋唱賺的宮調,像是上例的中呂宮,今日南曲中呂宮裡,【縷縷金】【好孩兒】【越恁好】等尚為中呂宮的曲牌,繼承唱賺的宮調十分明顯。而南戲於南宋,也是唱賺的戲曲化。其宮調,也是繼承了唱賺,亦即,南戲根本就不是清代何焯偽書《南詞敘錄》裡所說的其初『不宮調』,而是襲用的是唱賺的宮調。此唱賺之有宮調,是要配合南宋流行市民大眾間的『弦索賺曲』,上弦索自有宮調,不等北曲之興,南方的賺曲即用弦索,即有了宮調;當然,此亦與諸宮調有關連。吾人另有專文討論。故魏先生以南曲竟然晚到了明初,才因為明初人崇尚北曲,於是模仿了金朝董解元的西廂記及元雜劇的宮調,讓南曲也鍍上了宮調,其事實真相實並此非如此單純之推論。吾人認為,像是明初人成《十三調南曲音節譜》時,實是以南宋賺曲的宮調加上南宋的一些俗曲曲牌歸併成的,而其宮調亦非全然模仿董西廂,自有像是《事林廣記》等當日尚可見的一些俗曲資料整併而成。而且亦有一如吾人〈南曲《十三調南曲音節譜》『攝』及『因』〉(《宋元明戲曲史考略》,臺北:城邦印書館,2015)一文裡所提到的,內容尚有像是南宋『六攝,每調皆有因』,吾人論及「『六攝』即指如《詞源》所謂『引、近則用六均拍』,而『因』即『引、近則用六均拍,外有序子』的『序子』」,故《十三調南曲音節譜》雖成於明初人,但其淵源實取材自南宋、元代史料而來,古意猶存。

又對於偽書《南詞敘錄》及《猥談》及趙萬里(1905~1980)偽造的魏良輔《南詞引正》逕行引用而無甄別其偽,此固白璧之瑕,而因為誤以為《南詞敘錄》是真正明代徐渭所作,而採納了此書裡清朝何焯此一偽造者的錯誤的推想之辭之下,認為南戲是出自於里巷村坊小曲,且不叶宮調的猜測之辭,以致於忽略而未查察宋元明的民間類書如《事林廣記》裡所記載真正南宋時賺詞的宮調的事實,而誤從偽書《南詞敘錄》,認為南宋到元代,都是南戲的宮調空白期而以致於誤去推論明初始有依金代諸宮調及元雜劇宮調,而在南曲方面始出現南曲的詞譜而致誤,於此表出之;亦見偽書之甚有害於學術的昌明了。(劉有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o 的頭像
    lino

    乘著Youtube歌聲的翅膀 (各類音樂/崑曲/歌劇/戲曲/中國音樂史部落格)

    l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