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山海經》難道一定是『語怪』嗎
清末民初學者劉師培《左盦外集‧論前儒誤解物類之原因》一文裡,指出:『古代之時,庶物繁殖,人民愈眾,奇物日稀。故《山經》、《王會》之書所載異物,以千百計,而後世以降,則罕聞其名。蓋古代之物類多後世之所無,惟其為後世所無,故後儒之釋物類,也援據古籍,不復以目驗為憑,而歧說以生。』
有一個起於《涅槃经》的瞎子摸象的故事:『有王告大臣,汝牽一象來示盲者時,眾盲各以手觸。大王喚眾盲問之:汝見象類何物。觸其牙者言:象形如蘿菔根;觸其耳者言如萁;觸其腳者言如臼;觸其脊者言如床;觸其腹者言如甕;觸其尾者言如繩。』盲人們因為無法看到,因為用手去觸覺,摸到了牙的,以為象長的如蘿菔根;摸到了耳的,以為象長的如萁;摸到了腳的,以為象長的如臼,摸到了脊的,以為象長的如床,摸到了腹的,以為象長的如甕,摸到了尾的,以為象長的如繩。如果把這些都用筆記載下來,那麼,要形容一頭象,不就可以記成了,有一物名象,其牙似蘿菔根,其耳似萁,其脚似臼,其脊似床,其腹似甕,其尾似繩。如果哪一天象類滅亡,則後人如果只是翻到了此篇記錄,於是一見古代有一種怪物叫做『象』的,牠的形狀是長的『其牙似蘿菔根,其耳似萁,其脚似臼,其脊似床,其腹似甕,其尾似繩。』於是認為古代人都是胡說八道,寫下的都是怪力亂神,是耶,非耶。
物種的滅亡,從遠古以來即是物競天擇之下的展開著;而就在近幾百年內,物種的滅亡驚天動地,尤其,自從近代以來科學文明昌盛,森林砍伐,人與其他動植物爭地,大量動植物加快步伐滅絕,瀕危者不計其數,列入被保護者更紛紛入了冊。而自遠古以來,那麼,滅絕的生物又何以能道里計。所以,到了西漢司馬遷寫《史記》裡,也對於像是《山海經》等古書上的記載的『怪物』,而發出了下列評論:『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山海經》內的怪物或記事,固然也是古代巫覡造出來立神道以愚黔首的神話的一源,不過,如果像是不少近代以來的學者,純當成神話,也不盡然。《山海經》是先秦之書,而又托為是禹益時代的所記,但總之內容主體至少是周代成書。有沒有參考殷商或更早的所謂的夏九鼎之上的刻繪,則在未知之天,不過,其所描述的『怪物』未必全都是司馬遷以為的『怪物』,應也有到了西漢已滅絕的往古生物。即,內中所提的各種『怪物』,未必沒有真實成份,即,是往古存在過,但後日,像是到了西漢司馬遷時代已滅絕。
而且,像是《山海經》裡,形容一種動物,往往是以後人所喻曉的動物來描述此一動物,像是:《南山經》:祗山『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形容有一種叫做鯥的魚,形狀如『牛』,尾像『蛇尾』而且『有翼』,而在『魼』下長有『羽』毛。不是真有一種怪魚,由牛的身子及長翼的蛇尾組成。而都是一如前述瞎子摸象的故事,只是以實知的現有物來描寫所要形容的物種的用辭而已。因此,像是前述劉師培《左盦外集‧論前儒誤解物類之原因》所述的,亦是現今論及《山海經》所忽視掉,而都認為只是神話裡的怪物,皆未實存過,而毫無保留地從神話角度去探索之下,所值得在立論前再三斟酌的。(劉有恒,台北)
- Sep 20 Sun 2015 08:44
古籍《山海經》難道一定是『語怪』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